心理学对儿童适用吗?
心理学大师艾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本书向大家阐述了个体心理学对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格的统一性,即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孩子所处的环境及成长历程等要素,来判断孩子的某个行为产生的原因,继而去帮助他,而不能仅仅通过某一个行为片面的给一个孩子下定论。
在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我们看到自备和追求优越感是人格的一体两面,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备感,这个自卑感驱动我们通过追求一定的优越感来达到心理平衡。但是当孩子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比如天生生理缺陷或者来自伙伴的嘲笑等等,自卑感会急速膨胀,产生自备情结,这时候如果我们引导不当,那么孩子对优越感的过度追求可能会让孩子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同时孩子可能会为自己设置一个看似合理的保护网,例如懒惰、口吃等等。
所以了解到这些之后,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确保孩子具有对抗困难的勇气,帮助已经灰心丧气的孩子重建自信心。
最后,结合递弱代偿原理,我尝试着把这两个理论做一个他恰的解释。我们知道,代偿度是用来补足存在度的不断下降的,通常来说是我们以不断增强的能力来进行代偿。而另一种代偿形式就是心理代偿,也就是通过追求优越感来填补自卑感。适度的优越感可以有效代偿自信心的缺失,但是过度的优越感代偿就变成了无效代偿。
另外,借用递弱代偿有效衍存区间的示意图,做一个心理健康衍存区间说明,即心理健康存在阈=生理健康+社会情感,当二者相加低于这个阈值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