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5 周三
“放下手机!”
我一看见孩子摸着手机,就容易爆,焦虑值瞬间像坐飞机似的,一下飙到高点,直接反应就是吼,就是指责和唠叨。
孩子小声嘀咕着,我作业都写完了,也没啥事干了,本来是想找你和爸爸玩一会儿聊会儿天的,可是你们俩都在扣手机,我无聊啊,我不看手机看什么?
我满嘴的道理生生被堵了回来。
可不是,刚才孩子来我们房间晃了两圈了。我扣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说着话,“你作业写完了没?英语读了没?课外班作业赶紧去做哦……”
孩子想给老爸聊NBA,老爸则是,嗯嗯哼哼,要不就抬头说,“你跟我下楼打太极拳吧?”
“没意思,要去你自己去吧!”
可不是,不是孩子只惦记着玩手机,而是我们给孩子营造的生活太无聊。或者说我们只把孩子当成了学习的机器,整天除了催着问作业写完了没,考了多少分呀,你看看谁谁,人家怎么专注怎么高效怎么努力…或是显示我们自己面子的工具(你好,你优秀,我才有面子能在人前炫耀)…或是把孩子当成了要听话要符合我们标准才乖才行的玩具…而没有真正的看到孩子,了解孩子,感受孩子…
我们有意无意的让孩子感觉生活除了无聊,就是压力,还有不被看见和理解的委屈及压抑…
所以,很多时候,是父母的不作为,才让手机背了锅。
别光拿手机说事了,别光抱怨孩子惦记着手机,别光焦虑恐慌孩子会不会手机上瘾,还是要从我们自己入手,我们放下手机,真正的看到,陪伴孩子,和孩子玩玩,聊聊,一起做一些大家想做的有趣的事,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有聊,对生活有热情,有希望吧。
笔记摘抄:摘自郑委老师公号《是手机绑架了孩子,还是孩子过得太无聊!》
*现今,沉迷电子产品(如:手机)的孩子比比皆是。年龄小的孩子,家长管控得住,看似没有沉迷或呈现的问题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如果不去寻找整个家庭教育环境的根源,管控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最常见的是:
1、引起孩子激烈对抗。孩子心里想:“我就跟你对着干,大不了不去上学了!”……
2、引起孩子悄悄对抗。孩子心里想:“我妈睡了,我偷偷玩”;“我骗我妈,手机是同学借我的,其实是我省钱买的。”……
3、看似管控有效,孩子不沉迷电子产品,转而沉迷读书或者其他爱好,这下把家长乐坏了。但是,家长们是否想过,如果孩子对生活没有热情,对情感麻木,与人的交往不通畅,又或是不那么愿意与很多人来往,那他即使沉迷读书,也只是把电子产品换成了书而已,同样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并不能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任何益处,孩子的心灵是匮乏和空洞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当然,如果孩子不是这种情况而喜欢读书才是真正的好事。
*家长们在孩子沉迷手机和网络时,常常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只想着孩子要成为谁,却从来没有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和网络?他们的内在需求是什么?孩子是谁?我自己又是谁?我为什么如此地担心、焦虑、控制?我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
*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是让你走进天地,去感悟内在的自己。
*各自高飞,又一起归来——这是生命唯一的秘密!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自然就远离手机,不是手机无聊,而是人生无聊!
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9_gHaW1uedY_7GXo6ab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