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绝对是大唐的一场狂猛风暴,在这场泼天风雨下,不知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我们在诵读唐诗时,就会发现有不少诗歌都和“安史之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安史之乱”从唐代玄宗末年爆发直至代宗初年结束(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持续了8年,席卷了整个大唐王朝,几乎无人能幸免于难。
杜甫的“三吏三别”,“大历十才子”中司空曙的《梁城老人怨》、李端的《代村中老人答》、耿𣲗的《路傍老人》、赵微明的《回军跛者》等等,都痛苦万分地描写了这场战争对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对战死的青年男子、留守的孤寡老人做了真实的记录,且报之以深切的同情。
但是女人呢?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是的,女人虽然没有上战场,但战争的灾难又怎能让女人躲得过呢?
还记得杜甫在《潼关吏》中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太婆都被抓走给军人做饭了。其实,其中也说到了老太婆的儿媳——“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儿媳连个完整的裙子都没有了。这个连完整裙子都没有的儿媳,也极大可能已经没有了丈夫,文中说“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也不知这个儿媳是哪个儿子的妻子。这位儿媳也许已经顾不得悲伤,毕竟她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儿子需要抚养,无钱无米都得靠她想办法。
这是一个结了婚的女子的悲惨遭遇。那么没结婚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戴叔伦的《女耕田行》一诗。这首诗有点长,但很好懂,也极富感情,值得反复体会。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乳燕入巢、春笋成竹的暮春时节,是谁家的两个女儿在种新谷呢?)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没有男子、没有牛、也没有犁,只是拿刀砍地当作耕地)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说是家里贫穷、母亲年老,哥哥从军前未成家,自然也就没有嫂子)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去年发生瘟疫,市面上早已没有了牛,连买的刀都是拿绢换来的)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用头巾遮住脸庞,怕被人看见,还会有谁和我们一样拿刀翻地呢?)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姐妹两人互相依靠心里苦,不管路人反应如何,只顾刨土耕地)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疏通行距和田埂,防止野草蔓延进来,理顺田沟以待雨水流通)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直忙到日光正午才回家,却惊飞了正在春眠的可爱野鸡)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两边的花儿尽情绽放,想到我们的青春景况不由泪满衣襟)
这就是战争给女人带来的灾难。两个妙龄少女,正青春却不得不在山里耕田,因为战争已经把男丁征用光了,家里已再无劳动力。且因为哥哥从军早,家里连个年龄大一点的嫂子都没有,也就没人能够主持家务。
两个小女孩又怎么懂的生活呢?只能靠自己瞎摸索——比如用刀耕地这种非正常操作。但却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干活直到中午,在回家的路上却对惊飞的野鸡产生怜爱之心,再看着竞相开放的鲜花,情不自禁忧伤万分。“惜余芳”既是惜春,也是自惜;“泪满衣”则是将一腔心酸悲苦尽情宣泄而出,也寄托了诗人对二女的同情。
“头巾掩面”的羞赧细节,“雉惊花发”的环境烘托,“共惜余芳”的心理刻画,塑造出动乱时代中乡村少女的勤苦形象,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战争的灾难,谁都逃不掉。“覆巢之下,岂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