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立足现实,繁荣依旧——中唐诗歌概况及大历诗人

前面我们把盛唐的两大诗派,两大诗人算是走马观花就谈完了。从本文开始,我开始谈中唐文学。中唐时期是唐代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时期。当然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甚至词都是开始了全面繁荣。

这个时期跟盛唐不太一样,盛唐主要是诗歌,这个时期诗歌依旧繁荣。同时,散文、小说甚至词都走向了繁荣。可以说,中唐是唐代文学一个全面繁荣的时期。

先谈一下中唐的诗歌的发展概况,和初唐中唐前期作为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一个作家群,就是大历十才子。

第一个问题我先谈一下中唐诗歌的概况。

要说中唐诗歌的状况,首先还得先谈几句中唐的社会概况。经过安史之乱以后,有开元天宝盛世一下跌落下来,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唐王朝的统治者还是力图想巩固自己的统治,恢复盛唐气象。在大体上镇压了安史之乱以后,经过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这么几个皇帝,都不同程度的采取了一些措施,想改革一下社会的状况。

比如唐德宗时候,采纳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了两税法,以两税法来取代已经名存实亡的租庸调法。这样在一段时间内,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也相对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是,后来执行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像唐顺宗实行永贞革新,尽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是,实行了很多很好的政治措施,对社会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好的影响。

像到唐宪宗,他取消了一些重要藩镇以巩固中央集权,也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一些措施,也受到了一定的成效。

这样呢,在从唐德宗经唐胜宗到唐宪宗这一段,国家大体上比较安定,没有太大的动乱,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好的苗头,这就是历史上称之为一个“小中兴”时期,好像唐朝又要中兴,要重新振兴起来了。

但是,这只是社会的一面,可以说这就是一种表面的现象,甚至有些是假象。在这种所谓小中兴的背后,隐藏着非常尖锐的社会矛盾。安史之乱以前所存在的一些基本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是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激化。

比如说就阶级矛盾来讲,尽管实行了租庸调法,但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甚至一些和尚、一些寺院,大量的兼并土地,使得大量的农民就重新失去了土地。

由于这些有特权的人物和这些封邑道士,他们是隐瞒自己的土地,有十亩地交一亩地的税,当然像和尚道士书院经济,他享有特权可以不交税,这样国家的大量开支都转嫁到了少数的老百姓身上。

这样就大大加重了普通农民的负担,加速了农民的贫困破产,也加剧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可以说阶级矛盾在逐步的激化,从统治集团内部来讲,也是矛盾重重。宦官专权的问题,从唐玄宗后期开始,像高力士这样一些宦官就开始专权,安史之乱以后,朝廷的中央集权削弱,宦官专权的情况是愈演愈烈。

包括中唐以后,还有14个皇帝,起码有10个左右的皇帝都受到宦官的挟制。史书上也曾经这么讲,说宦官权势之大,他们是立君、废君、弑君,尤如儿戏。想立谁就立谁,想废谁就废谁,想杀谁就杀谁。他们的权在人主之上,这就成为一个统治集团内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宦官专权。

第二是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本身,藩镇势力恶性膨胀的一个结果。安史之乱被镇压以后,由于中央集权削弱,朝廷对地方失控,这样很多的地方大员掌握了军政大权的人就纷纷地闹独立性,形成了更为严重的藩镇格局的局面。

同时这些藩镇之间互相攻伐,互相掠夺地盘,都想扩充自己的实力,并且往往几个藩镇联合起来抗拒朝廷。军阀混战,地方宦官和朝廷的这种战争是连年不断,这样就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也大大削弱了朝廷的权威和实力。

第三是要朝臣党争。

朝臣内部由于不同的利益,甚至官员的不同出身,做官的不同途径,甚至于地域,都可以成为阶层宗派的原因。由于不同的利益,结成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帮派。

有革新与保守的像“永贞革新”和镇压永贞革新的大宦官大官僚大集团,这就是革新与保守的斗争了,但多数是纯属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这样统治集团内部的这种宗派斗争,我们称之为窝里斗,也大大削弱了统治集团的统治势力。

这三方面,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党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们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消耗,这种内消耗从总体上削弱了统治集团的统治势力。

这也是当时政权所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同时并行,加上皇帝的提倡鼓励,佛教道教到中唐的时候是泛滥成灾,数量极多,同时他们要利用特权,大量的发展寺院经济,这样他们原来兼并农民的土地也来转嫁,他们不交租,都转嫁给老百姓。

这样不但侵犯了一般老百姓的利益,而且侵犯了中小地主阶级的一些利益,甚至佛寺道观往往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也就说寺院经济有了一种恶性的膨胀。

当时有人给朝廷上书,讲到,特别是佛寺的占有大量的财富,比较夸张的一句话说,“十分天下之财有七”,当然这是一个极度夸张的说法了,但是,从中也足可以领悟到体会到寺院经济膨胀,对社会带来这种危害。

除了经济上之外,在政治上世道人心上,佛教和道教都是讲出世的,都不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于社会世道人心都起到一种腐蚀的作用。 佛道的盛行,对国家给当时的经济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除此之外,民族矛盾也非常尖锐。开元天宝年间,唐王朝依仗着自己国势强盛不断的外侵,安史之乱以后,特别是唐王朝借回纥吐蕃的兵来平定内乱,由于中央集权的削弱,它从总体实力的削弱。

它不但无力外侵,而且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不断的内侵,甚至向像纥像吐蕃,也侵占了唐王朝大片的土地,弄得唐王朝只有招架之功时没有反手之力,焦头烂额,民族矛盾也显得非常强烈。

中唐表面上虽然有“小中兴”,但是,实际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非常尖锐。这是一个既有小中兴有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一个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唐前期的一些文人经过了安史之乱,他们甚至于经过盛唐当作盛世,经过了盛世,经过了动乱,他们心理落差是很大,产生了一种迷惘的情绪,失落的情绪,充满着对当时乱世的一种慨叹,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

从唐代宗大历以后,随着“小中兴”局面的出现,当时的文人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他们一方面受到“小中兴”局面的激励和鼓舞,一方面,特别是那些出身于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他们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对社会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他们对社会的矛盾,社会的弊端看得也非常清楚。

一方面他们积极从政,希望实行政治改革来改变社会现状。一方面他们又看到了社会的弊端,用诗文为他们的政治改革服务,来反映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进而想达到改革现实这样的目的。

中唐的这样一种社会局面,对中唐文学的发展,诗也好文也好,都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我们要把握这个时期的文学情况,必须对这一次时期的社会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盛唐时期有两大诗派两大诗人,开出了一代诗风,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形成了唐诗的第一个高潮。

中唐时期诗歌的总体特点,我们可以说和盛唐时期相比,中唐诗歌又是一个高潮,但是,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也即中唐时期就诗坛而论,诗歌的总体倾向更加倾向于现实,就是说注重现实、反映现实、改造现实,就是说现实性更强了,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而同时诗人的数量也更多了,诗歌的风格多样化也更明显了。这一时期很多的作家既受形势的鼓舞,又深深感到社会的问题存在,他们都有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

他们这种济时救世,这么一种对于社会现实的非常清醒的认识,非常冷静的思考和非常认真的期盼,就成为中唐时期诗歌的一个主流,诗的现实性,批判性更强。

和盛唐时期的那种热烈的讴歌,那种热情的赞美,显然有点明显的不同。就是说这个时候忧国伤时,积极从政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成为了整个诗坛的一种基调,取代了盛唐昂扬豪迈奋发进取的一种状态,对中唐时期在诗歌的气魄,在诗歌的气象方面,不如盛唐诗歌恢宏,博大,有气势,但是,它的这种冷静,这种深刻,显然是盛唐诗歌所不具备的。

这样一些特点可以说,标志着唐代的诗歌由盛唐向中唐转变。而我们实事求是的说,这个转变的关键人物或者说标志性的人物是杜甫,因为杜甫是正处在跨界的,这样一个由盛唐到中唐这么一个转折的时期。

无论从诗别的内容,也无论是从诗歌的艺术创造方面,杜甫的都是唐代诗歌由盛唐入中唐的一个标志性的转折性的人物。

中唐时期主要诗歌流派,盛唐有两大诗派两大诗人,中唐诗坛从主流讲也可以说有两大诗派,一是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一位大诗人白居易。

另一个诗派就是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一位大诗人韩愈。

唐代不是李杜白三位大诗人,是李杜韩白四位大诗人。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风格流派了。比如说以韦应物和刘长卿为代表的,这样是一些诗人和在唐代宗大历年间被称为大历十才子的这些诗人,再加上柳宗元,这些人诗风,内容有所不同。

但是,风格有相近之处,主要特点是清丽淡远,也就算一种风格了,特别是韦应物,柳宗元什么,往往把他和王孟相提并论,称为王孟韦柳。

其他的像中唐的边塞诗人像李益,像以豪迈雄健见称的刘禹锡,还有一点盛唐诗歌的遗风。除此之外,像李贺也能把它放到韩孟诗派里面,其实李贺是独树一帜。

这个时期作家风格流派多,这个前人对于中唐时期的诗坛这个情况有过不少的评说,充分体现中唐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并且都在求新求变。

对于这样的一些基本特点,大家也应该知道,求新求变,这样一个基本趋向,应该有总体的认识。

下面我们谈一下大历年间的一个作家群了,首先有两个诗人,一个是韦应物,一个是刘长卿。

韦应物是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人因称“韦江州”或“韦苏州”。

他的思想经历应该说比较复杂,他诗歌的内容也跟他的思想经历大体程度也比较复杂了。其诗内容广泛,写得最多最好的是山水诗和以山水为依托的抒情诗。大体说来,韦应物的前期思想比较积极,中期比较消沉,晚期有点自然自足这么一种味道了。

他的一些诗有些关心现实,关心民间疾苦的作品,像他的《绥阳感怀》,《经函谷关》这样一些诗,对于安史之乱有一定的反映,像他的《官田家》,《彩玉哥》等等,对于民生疾苦也有一定的反映。

像他的《长安道》《贵游行》等等,是对于豪门权贵的腐败生活有所触动,有所讽刺,像他的《寄李儋元锡》,都表现了一位有良心的地方官。因为无力救民于水火,感到内心的自责,这应该说是非常可贵的了。

但是,在韦应物的诗作中,最多写得最好的还是他的山水诗,和以山水为依托的一些抒情诗。像大家很熟悉的名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上横。

前两句,显得很有生命力,有点生机勃勃。后两句写雨后的野景,一场大雨过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关心的是这些小景物,黄鹂幽草,小舟,从那些优美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一种比较恬淡比较潇散的自己的一种情怀,还有一种无可奈何的一种心境。

但是,自然风光的描写很有一点自然野趣。这首小诗语言明快,形象生动,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像《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他很有名的一首诗了。他这些山水诗和以山水为依托的这些抒情诗,共同的特点都写的比较清淡优美,印象非常鲜明,表达作者这种恬淡闲适、悠独寂寞的一种情怀。

诗歌的节奏比较优柔舒缓,显得从容不迫。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表达作者恬淡闲适和幽独寂寞的意绪,风格清朗冲和,高雅闲淡,颇近于陶渊明和王、孟。

这样的诗风很有点近似于陶渊明的一些田园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历来常常把韦应物和陶王孟相提并论,把它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在风格方面却有相近之处。

第二个是刘长卿。

他是洛阳人,生卒年代弄不清楚,有人认为他的年龄可能要大一些,早年科场失利,就是屡试不第了。后来入试之后做过官又被人诬蔑,后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他的诗歌跟他的遭遇有点关系。早年科场失意,进入官场也屡遭挫折,在他的诗中,诗多有哀伤低沉的衰世之音,体现由盛唐至中唐诗格调的变化。

当然了,刘长卿也有一些关心现实的作品,像他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对于安史之乱进行了一定的谴责,对于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一定的同情。

但是,刘长卿最擅长怀乡伤别、羁旅行役、隐逸闲适的作品,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两句,写他在寒日投宿在芙蓉山,他的所见和当时的处境,显得比较冷清,比较孤寂。

后两句,比较热闹的一种情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家里边狗也叫了,他家人肯定也起来了,热闹的场面,家庭生活的这种欢乐引起的温馨的一种气氛。这对于一个漂泊异乡的人来讲,自然会引起他的一种慨叹。

这四句小诗,每一句都是一幅图画,语言也非常洗练,画面非常优美,表达的内容又非常的含蓄,内容感情表达的非常含蓄,历来为人们所赏识,确实是具有诗情画意了。

在诗歌的题材方面,刘长卿最擅长是五言律诗,他自己也很自负,以“五言长城”自诩。

其七言律绝也有很高成就,风格与韦应物相似,以清婉苍秀、富有情韵为主。长于写景抒情,善于诗画结合,尚白描,少用典,善锤炼字句。

但是,字句锤炼又不流于晦涩,他的一些诗五律也好,七律也好,都显得格调比较高,并且语言也是非常亲切。有很多传世的名句,他的诗歌也可以说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形成了自家的一些风格。

这是大历年间这么两位比较有名气的诗人了。除了他们两位之外,还有所谓的大历十才子。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叫大历十才子?

大历就是唐代宗的年号了,就是在肠道中的大历年间,有一个作家群,有十位诗人名噪一时。

大家把十位诗人放在一起,称他为大历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这是最早的说法,就在姚合《极玄集》里面。后世我们所列的所说的大历十才子,就多有增减变化了,还是说是十才子,但是,在不同的书里边,人员是互有出入了。

究竟哪十个是正宗的大历十才子,我们比如说最早是《极玄集》的这么十位,其实对这个问题我们倒不一定要过于讲究了,其实我们不妨把所谓的大历十才子看作文学史上,或者看到中唐前期诗坛上的一个作家群,是一个不太确定的一个概念。

闻一多先生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我们不妨注意一下他的意见。他认为大历十才子,应该是作为诗歌活动的大历年间的一个特殊的诗人群体,不要局限于十个人这个数,也不要为究竟是哪十个人这个问题去争辩。

其中钱起、戴叔伦、卢纶成就较高。

钱起,曾与王维、斐迪等人唱和,其存诗四百三十首。在艺术上比较讲究,风格略近王维,其主要特色是“体格清新,理致清淡”。

戴叔伦,古近体诗皆有佳作,尤长于古体。其诗多感伤身世之作,如其《除夜宿石头驿》。直接反映社会动乱、人民苦难的作品《女耕田行》。其反映现实的深刻性,不亚于杜甫、白居易的同类作品。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卢纶,其人多愤懑之情,诗歌也较为雄放酣畅,如其《塞下曲》六首。颇有盛唐边塞诗之豪气,且构思奇异,形象独特,极富新意。他的羁旅行役诗,也写得沉雄苍凉。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总体而论,这批诗人的诗作内容贫弱,多抒伤感之情。在艺术表现上,则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视野窄,境界小,重韵味,总体成就不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