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粲天资聪颖,少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据说他每次作文都是一挥而就,从不修改,以至于老师、同学常认为是他提前写好的。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他家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一天,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王粲一进门,众宾客见他年纪小,身材又矮,都感到很吃惊。蔡邕则拉着他的手,对众人介绍:“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是个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岁的王粲受司徒府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此时汉室早已名存实亡,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此地不宜久居,就没有赴任。 不久,他与族兄王凯、友人士孙萌等离开长安,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虽收留了他,但见他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并不太看重他。 此年作《七哀诗》,描述“西京乱无象”的局势。
兴平元年(194年),作《赠文叔良诗》。
建安元年(196年),作《赠士孙文始诗》。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欲发兵讨伐。就让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申明用兵乃是为了“去暴举顺”。自此,刘表才开始对他重视起来。
建安五年(200年),刘表开设学官,王粲作《荆州文学记官志》。
建安六年(201年) ,王粲代潘文则作《思亲诗》。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战后两年,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阋墙。第二年(203年),刘表为了劝和,让王粲起草了《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书中劝解袁氏兄弟毋作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甚有文彩。 张溥在《王侍中集题辞》评价两文“词章纵横”。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丞相曹操南征刘表,未至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位。九月,王粲力劝刘琮举州投降,因此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荆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一次,曹操在汉水之滨,设宴款待百官,王粲给曹操敬酒说:“当今袁绍在河北,倚仗兵多将广,欲夺取天下,但他虽爱惜贤才却不会重用,因此那些奇士最终都离他而去。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可以仿效周文王。那些来荆州投靠他的贤士,都是海内的俊杰,可刘表却不善于任用,结果当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能辅佐他。只有明公您,知人善任,收录当地的豪杰各尽其用,各居其位,使天下归心,望风归附,文武并用,英雄尽力,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十二月,王粲随曹操征刘备,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
建安十四年(209年),王粲随曹操由赤壁还军。三月,随军至谯。七月,曹操引军自涡水入淮水,曹丕命王粲同作《浮淮赋》。《初征赋》亦或作于此年。
建安十六年(211年),王粲被调任丞相军谋祭酒。 七月,王粲随曹操西征马超,作《征思赋》叙此事。过首阳山作《悼夷齐文》、还长安作《咏史诗》,咏三良殉葬秦穆公事。同年,王粲奉曹丕之命作《闲邪赋》。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王粲随曹操征孙权,至谯,作《为荀彧与孙权檄》。同年,王粲作《阮元瑜诔》;又奉曹丕命作《寡妇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王,王粲任侍中。这年,王粲作《太庙颂》、《俞儿舞歌》四首、《安世歌》。他因博学多识,奉命与卫觊等制定新典章。据说汉末丧乱时,玉佩断绝消失。而王粲认得旧佩,才重新作之。西晋时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同年,王粲作《难钟荀太平论》,奉曹植命作《七释》。
据《典略》记载;王粲才高,擅长应机辩论。当时,钟繇、王朗等魏卿相,乃是当时的辩才,但他们一遇到王桀,就都说不出话了。王桀不仅受到了曹操的赏识和重用,还和曹丕、曹植关系非常好。
建安十九年(214年),王粲居邺,奉曹丕命作《槐赋》。
建安二十年(215年),王粲作《柳赋》,与曹丕等人唱和。三月,曹操征张鲁,王粲从征。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王粲随曹操还邺,作《从军诗》其一赞美曹操西征张鲁事。五月,曹操进爵魏王。王粲作《蕤宾钟铭》及《无射钟铭》。王粲与陈琳、刘桢等奉命作《大暑赋》,又奉命作《刀铭》。同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作《从军诗》其二、三、四、五首。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217年2月17日) ,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因感染疾疫而逝,时年四十一岁。 曹丕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驴鸣之声响起。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既有令德,材技广宜。疆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可见曹丕、曹植二人与王粲的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王粲在汉末以博学多闻著称,其诗、赋辞气慷慨,亦讲求骈俪华彩。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又与曹植并称“曹王”。他出身高门士族,但身遭离乱,对人民的痛苦生活有一定感受。其诗赋感时伤乱,深沉真挚,但情调苍凉,悲而不壮。方东树评道:“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曹植)而下,一人而已。” 《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后散佚。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今人辑有《王粲集》,并附其《英雄记》。现存诗文50余篇,以赋成就最高,赋中又以《登楼赋》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