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了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你去死吧!”


01

愿天堂没有责骂

孩子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崩溃过后就只剩下无尽的沉默。

19年4月上海卢浦大桥家长批评后17岁孩子跳桥;

同年同月,江苏句容9岁男孩因撞碎学校玻璃,担心受到责罚,留下遗书从17楼跳下,自杀身亡;

2019年2月,深圳13岁男孩,因寒假作业没完成,害怕遭到大人责罚,选择了跳楼;

2017年8月,无锡学前东路9岁男孩,因顽皮和父亲吵架,被父亲锁在房间内,于是从4楼跳下自杀;

2016年1月,兰州8岁男孩,因作业问题遭到父母责骂,把自己反锁在家中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

202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近4.6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自杀成为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五大主要原因之一

张其成分析指出,家庭环境不正常、学校教育功利化和社会负面因素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创伤的主要原因。

“比如隔代溺爱、父母离婚、家长教育方法粗暴简单等,都容易导致青少年遭受心理创伤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张其成表示,不良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是造成青少年心理抑郁的两大因素。

02

语言暴力,杀人于无形

语言是杀人于无形的利器,却被很多家长忽视了。

许多家长打着担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的名义,看到孩子拿起手机,就认为是贪玩不愿意学习、在网上认识一些杂七杂八的网友,甚至还经常性地以打压、讽刺的方式批评孩子:

“你这样的孩子养来有什么用。”

“说一句就受不了了,现在的孩子也太自私了,根本不考虑父母。”

往往最伤孩子心的莫过于:“我生你有什么用!”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现在能这么让人看笑话吗?”

“我的所有不幸全部是你造成的,你活着就是给我添堵。”

现在的孩子在学习竞争压力中,已经够自卑了,回到家还要长期处于这样的负面环境中。

遇到批评,与家长产生矛盾只会是第一步,接下来将逐渐走向两个极端;

一种是孩子与家长矛盾激化,出现反社会的端倪;

另一种是,孩子不再愿意为自己辩解而是越发沉默,从此患上“空心病”。

前者是伤害别人,后者是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结局无疑是进监狱,而伤害自己则会出现开篇所见到的那种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情况

空心病

现在的孩子们因为受教育水平高,更多的孩子在遭遇负面打压的时候,选择伤害自己而不是伤害别人,以至于让自己患上“空心病”,也就是“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习得性无助也就是无助感。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就在动物中发现了类似的心理现象。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尽管在给电击前笼门已打开,但是狗并没有逃走,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

狗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塞利格曼将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03

习得性乐观

时代早就变了,家庭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

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沼,孩子就没吗?

幸运的是“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获得的。通过培养习得性乐观,能够有效消除无助感。

首先家长应做到:

摒弃“为你好”的心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达信任

③试着让孩子参与讨论家庭事务;

④戒掉否认孩子的口癖;

其次,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过渡“习得性乐观”:

塞利格曼团队发明了ABCDE技术来培养乐观的归因方式

A代表事实

B代表想法、认知

C代表基于想法后产生的反应

D代表反驳

E代表激发

那你一定很好奇,ABCDE的具体内涵和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是什么样的呢?比如:

A:和同学有矛盾

B:我被同学冤枉了

C:沉默不说话

D:不说话一直被误会

E:同学认知有限,他声音大不代表他有理

ABCDE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可以使你觉察自己的自动化解释也就是在遇到糟糕的情况时,意识到自己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让孩子觉察到并帮助孩子练习反驳的能力。熟练运用这个工具,当和孩子遇到负性事件时,才能够觉察自己自动化、消极的想法,寻找事情的真实原因和保留更多可能性去反驳它。

解除孩子脑海中首先会产生的负面思维,就会让孩子更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负责任的父母一定要把这个方法掌握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