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山下英子老师的《断舍离》。主要原因有,第一,本书的思想精髓与小慢的价值观很贴切,放下执念,与自己和解,不急不躁,慢慢来;第二,双十一刚刚过去,想必很多人都疯狂“剁手”,而真的“多就是好”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不仅仅为了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更重要的是为了不徒增烦恼。
作者简介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为什么我们无法放手?
1. 生活在物质过剩时代的现代人喜欢囤货、无法舍弃的主要原因:
消费型社会里洪水般的物量:物品被过度制造、被过快流通;
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不知道舒适的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数量,认为越多越好;
上个时代的价值观:来自父母或者上个时代的价值观,“太可惜了吧”,“不能浪费啊”。
2. 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
逃避现实型:工作繁忙,在家时间短,总是推后整理家务,结果就是家里越来越乱,更不愿意呆在家中,陷入恶性循环;
执着过往型:不愿意直面现实,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珍藏了很多以前的旧物;
忧郁未来型:总是担心“没有了某个东西怎么办”,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时间储蓄物资。
我们要怎么办?
1. 抛弃“物质轴”思维,接受“空间轴”思维
“物质轴”思维:典型的思维方式是: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即使以后可能用不到,不过还能用,那就留下来吧。
“空间轴”思维: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合适的量。
(本文中所有插图均来自本书)
2. 相信我们生来而有的三种自由:
放手的自由
保留的自由
取舍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如果肚子已经吃饱了,那就放下碗筷,不吃了。因为,吃不吃饭是你的自由;
如果你不想再穿了,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那就脱下衣服,不穿了。因为,穿不穿是你的自由。
八个断舍离的技巧
观念上的断舍离:
认识现状首先第一步是把所有收纳容器的盖子都打开,让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部展现在眼前。很有可能,你已经忘记你有多少东西了。判断现在的住所室凌乱?还是过剩?还是堆积。
停止自我否定要明白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原因,并不全在你自己,生活在物质和信息极为丰富甚至过剩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被物质和信息的洪流吞噬。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先想想,我想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才能变成我们践行断舍离的原动力。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应该处理掉。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标准,那就应该把这些东西处理掉。这些东西作者叫它们“留恋物”。
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清除完忘却物、抛弃留恋物,筛掉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之后,就可以开始收纳,进行“清扫、擦拭、磨刷”。
杂物上的断舍离:
拿出杂物,俯瞰拿出所有的东西,先俯瞰,了解全状,然后从少量的、小单位的着手。否则,先啃硬骨头的结局通常就是立马败下阵来。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或废品”的东西过期的、损坏的、不能用的、将来也用不上的,先处理掉。这些东西可以被称为“忘却物”。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断舍离的核心思想:保留对现在的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而不是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建立以自我为主体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五个收纳指南
三分法将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然后再重复三遍,才能进入收纳阶段。
7·5·1法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所放的杂物占整体空间的7成,比如衣柜、壁橱、抽屉等;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所放的杂物占整体空间的5成,比如带玻璃门的壁橱柜;展示性的收纳空间所放的杂物占整体空间的1成,比如玄关鞋柜上或橱柜上等水平面上。
1 out 1 in法先处理到一个物品,然后再入手一件新东西。一定要注意是先出后进,而不是先进后出,不然就很容易失败,比如买了新的,又舍不得旧的。
one touch法(一键式)把杂物拿出放入的方式缩减为:打开门-->拿出来(放回去)。以一键式的方法,不会有多余的压力和麻烦。
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收纳杂物的时候要有“立”的意识,不要把东西压在一起,不然拿了底下的,上面的就乱掉了。
自由:收纳杂物的时候,尽可能地按照不同种类进行分组,方便拿取。
自在:底裤、袜子等团着叠好扔进筐里,自在滚动,随意拿取。
面对大家经常会提的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个东西扔掉之后,以后万一用到了怎么办?作者给出了答案“请试着先扔掉东西,再发愁吧”。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处理掉杂物,人生重新恢复光芒的人要远远多过因为扔掉了某样东西,之后特别发愁的人。
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通过使用“必要、合适、愉快”的物品,清除无用之物,才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同时,在精神方面的人际关系也会改善,形成良性循环。只进不出的空间,会让我们的生活停滞不前。
所谓“占有”只不过是在物质长河中截取的一小段水流,那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与占有物之间的极为偶然的缘分。当缘分终结时,和它说一声谢谢,然后痛快干脆地放手吧。想要幸福,就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