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的一节《最朴素的创新方法》,对里面举到的事例,相当有感触,也希望和你一起分享这其中的“得到”。
两个例子
其一,是三位创业十年,年营收可达50亿,年纯利可达5亿的企业家合伙人,在创业之初,能先慢下来,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对100个潜在客户做了深度访谈,并发现了这个市场最核心的4个需求。他们便围绕这4个核心需求,设计了公司的各个层面,并且这十年的时间最终证明,这就是市场真正的、最终的需求。
这不仅让武志红很佩服,也让我很是赞叹。
因为我也创建过企业,但我完全没有想过,还可以用这么简单的、朴素的、缓慢的办法去抓住做企业的真相——满足核心需求,赚取利润。
创造力,或者说伟大,需要建立在真相之上。
他们的这种做法,可以学习,却并不容易,因为这种对真相的执着,得首先有一个前提——我的头脑,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里,要引出摩西·加尓韦的自我理论。
自我有两个:【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运动员要想达到身心合一的境地,就要离开自我1,进入自我2。
进入自我2后,运动员不仅自己身心合一,也能非常好地感知整个场域,同时时间好像变慢了,而空间变大了。
如果你想有创造力,就要承认你的【头脑和意识层面的自我1】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学习进入到【身体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中,这时你会发现好像你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那种割裂感减弱甚至消失了,这时你就能碰触到外部事物的本真,而所谓创造力就是你碰触到了这个本真。
放下对自我1的自恋,打开自我2,才会像是打开了一个通道,那些本真的东西才会经由这些通道,向你而来。
你必须尊重自己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建议。
别人的建议常常会干扰你,如果你过于在乎别人的建议或评价——这其实是过于渴望别人的认可。那,管道就不可能保持开放,来自宇宙的灵感、创新或其他,就无法走到你心中。
可能,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会认为:做自己意味着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和自大,但事实恰恰相反,那些真正能“忠实于自己”的人,最后会学会谦卑。因为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才华并不是“我”的,而“我”不过是一个通道罢了,如果我保持这个通道的开放,那些才华就会通过“我”来表达。
这里,还有一个反面的例子(相信你的身边也常有,因为我也看到过很多),就是一个拥有超豪华摄影器材、并有财力去到风景绝佳的新疆、西藏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拍出来的相片却差强人意。因为他们在拍照时,并不是先沉浸在美中,而是先在头脑里有个预判——大师们都是怎么构图的?书上说的有哪些概念能用在这?
当有这些条条框框,在应该听从心的时候,还在用着思考,当然就不会有创造力,甚至连美感都没有了。
所以,武志红说:
1、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头脑,即自我1产生自恋,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当持有这种态度时,就容易陷入到孤独的自恋中,而不能看到真相。
2、关于头脑和身体、意识和潜意识、思考和被思考之物,都有一个基本逻辑:身体、潜意识、被思考之物在先,而头脑、意识和思考在后,前面是存在之物,思考只是符号系统,不能颠倒。否则,就没有创造力了。
3、你不能轻易拿你头脑已有的判断,去套在一个事物上,必须先把头脑的判断和知识拿掉,先去深入这个事物,让判断和思考从你和这个事物的深度关系中自然升起。
最后,还是借用武老师的金句来结束,愿你我,永不会丢失这朴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