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六年(1633年)冬,我们义军飞渡黄河天险之后,进入河南,河南是大明的心腹之地,守备的官军却似乎不怎么够。
河南巡抚肯定很郁闷,他上任还不满一年,我们就来闹事了。
那个巡抚叫玄默,据说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举人,翌年再中进士。崇祯元年(1628年)任怀庆府吏科给事中;我们飞渡黄河之前才任河南巡抚。
在某些方面,我还是很佩服他的,这哥们儿倒干过两件漂亮事儿。
这哥们儿任怀庆府吏科给事中时,当地有一个巨奸恶霸陈云汉,假名屯田,增赋害民,地方官吏摄于陈的威势不敢过问。他冒杀身之祸接连向朝廷上本,终于将陈云汉参倒。好样的!是个爷们儿。
另外一件事儿,据探子讲,他对静海县简陋的城隍庙进行了扩建,给城隍重塑金身。从此这个坐落在城外的城隍庙便成了静海的一大奇观。
他毕竟是书生啊,哪里和我们义军交过手,现在我们来了,他急了,赶紧向上边请求救援。
皇帝小儿倒是部署得很快,他下旨让陕西、湖北的督抚安排将领带兵扼守关要,分段截剿我们,又让河南、山西官军和左良玉部合力追击我们,还责令府州县各衙门严防死守。
不过,皇帝小儿明显没考虑到一个大问题。当时河南已经连续四年大旱,田地没有收成,耕地没有新种,百姓四处逃荒,十室九空。当官的和奸商却趁机哄抬物价,米价暴涨,百姓吃不起饭,只能吃草根树皮,草根树皮吃完了就骨肉相残食,道路两旁全是饿死的人和即将饿死的人······
然后,吃不起饭的人纷纷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我们的兵力猛然暴涨。尤其是有一部分饥民,专程要拜到我张献忠的旗下,让我欣喜不已,这说明当时我的名号已经比较响亮了。
各路义军的行动总是分分合合,彼此需要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在一起腻了就分开,我们很自然地分成两路。一路由横行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带领八营十几万人马,向西指武关,接着北上雒南,朝陕西首府西安进军。惹得我们的老熟人洪承畴急忙调郃阳、韩城驻军堵截。
就像经过排练一般,这一路义军与官军一接触,立马掉头南下。依稀记得是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这路义军连克洵阳、紫阳、白河等地,洪承畴不得不亲自率大队人马追击,可惜他总是走的太慢,等他赶到,这一路人马已经南下四川了。
另外一路由高迎祥、我、老回回、李自成等部组成,进入了卢氏山区。
卢氏山区由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组成,地形起伏比较大,境内河流众多,有很多岩洞,风貌奇异,岩洞下面有很多地下暗河,风景虽是不错,但我们这路义军进去之后,就迷路了。
这卢氏山区除了风景美,金、银、铜、铁等宝贝疙瘩还很丰富。我们在困境中遇到了新朋友,感谢各路神仙。
如果没经官府的许可,私自开采这些宝贝是要杀头的。当地有一批田地被地方豪强霸占的老百姓,为了生计,他们冒死私自在山区里采矿,对地形很熟悉,被官府称为“矿盗”。
造反的我们和这些矿盗朋友相遇了,哎!天下之大,尽是官府容不下的人,我们说明处境后,矿盗朋友们很仗义,二话不说即为我们引路。我们由山间小路直抵内乡,然后经过邓州、淅水,到达郧阳、襄阳地区。
到了崇祯七年(1634年)正月,我们这一路义军连破郧西、上津、房县、保康等地,郧阳抚治叫蒋允仪,他哪里见过这阵势,被吓傻了。
两路义军所到之处,饥民不断加入,队伍迅速壮大。我们这滚滚洪流,有力的冲击着大明王朝的心腹地带。
先前入陕的那一路义军,受挫后已南下,集结在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老大哥高迎祥带着我们这一路欲到四川与之汇合。
我被任命为开路先锋,毕竟,前两年我率军去踩过点,没遇到什么情况,川峡之中能有什么大将?但后来事实证明我错了。
今晚要分赏将士,小崽子们要求米酒、黄酒要混起来喝,我不能辱没千杯不倒的名声,先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