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课堂中我说的太多了,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总结规律,老师只起引导、归纳的作用。
2.活动的任务都不够明确,学生不应该盲目地“玩”,而是要带着问题去探究,先问学生影子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大小”、“长短”等学生回答写在黑板上,明确任务后再进行实验才会更有意义。
3.趣味性不够,本来影子的秘密是很有趣的,可以像杨老师的建议那样,少给手影游戏留时间,多设计几个学生能真正运用影子变化规律的小挑战(如:试试能不能把科学书的影子变成一条线?能不能把乒乓球的影子变成5倍大?能不能让小圆柱的影子像时钟一样转动?…)试讲时也发现到学生无目的进行手影游戏的问题,我以为强调让学生“去运用、感受”就可以了,但效果还是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尊重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天性,并不是老师说“在手影游戏中你们要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学生就真的会去运用,而是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小挑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4.实验器材:最开始我使用一只记号笔来演示,但是自己拿着笔的手总会造成影响,所以后来改成了拿一只有柄的勺子🥄效果变好一点;不过还是杨老师的建议用磁铁把小圆柱贴到白板上效果更明显,这样的话学生到前面来操作也更方便,不用开投影仪就能让全班同学都看到。
在处理学生易忽略“屏”这个概念时,我打开了门,把手电筒的光照向门外就无法形成影子了,效果还不错;在阻挡物的概念出现时,如果多准备几个不透明、半透明、完全透明的阻挡物会让学生发现得更多。
以后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我还要多多思考、尝试。
5.在教学顺序上,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观察云的活动可以提前到影子产生那里更好。
6.在总结影子变化规律那里过于局限。当学生说出老师预设的发现(大小、长短、方向、形状)就浅尝辄止了,其实应该再写一个省略号,可以拓展到更多,如影子的深浅、边缘的清晰程度等等,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
本次视导课我在磨课中收获了很多,发现了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以后也更明确了要改进和学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