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想練習,本身就是完整的路徑,當不同的意象和冥想交會時,豐富了練習。不同的觀點揭示了多種自我參照的矛盾,而抱著開放心態看待它們,就有助於精煉智慧。觀察形式、思想和感覺的變化,可以帶來深刻且自由的領悟——雖然我們的確是具有實體的生物,但我們並不等同這個身體,或者說這個身體並非堅實不變而永恆的現象。我們重復的提醒自己保持感官清澈和覺醒,包括打開耳朵、放鬆上顎的同時也放下成見、專注連接呼吸,並總是深入體會當下的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在憤怒、不安或分心時練習瑜伽必須非常小心。當心智被極端失衡的心理或情緒所主導,或者身體有細微層面的緊繃和抗拒時,我們不可能真正臣服於升起的一切,而且也不能充分檢視(並擁抱)相反的觀點。當你堅持緊繃與不平衡所控制的單一觀點,那麼錯誤觀念、誤解、受傷和不善巧的行為極有可能控制你的想法和行為。
這並不是指我們在不安時不能練習,事實上,有時練習才能帶來平衡的解藥。但是,當狀況特別不好的時候,你必須謹慎地練習,帶著向未知臣服的覺受,一次又一次地重新開始。以這種方式練習往往可以消除失衡,尤其如果你能「每天、整天」的持續。
而這就是關鍵點:在生活和練習的起起伏伏中,我們必須專注地持續練習。觀想和通體順位模式,有助於連結、整合和統一相反模式的內在體驗。
正如在禪修中,當我們體驗身體的細微層面,幾乎任何長時間練習者都可能進入彷彿意識轉變狀態或出神感。這可能令人著迷,但卻危險,因為若缺乏適當的穩固,意識轉變的狀態可能使我們偏離正軌。我們可能看不清一個事實——出神並不代表我們很特別。
事實上,如果我們誠實、開放地進行練習,所有升起的一切都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平凡、更正常,更像自己。最重要的領悟並不是看到你心中發光的神袛,而是理解與他人相較,你實際上一點也不特別。更確切的說,你的特別之處,在於你對自己的無所特別,感到啓發與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