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川端康成我想大多数人再熟悉不过,这位亚洲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住,以其《雪国》被很多人熟知。这本书现在也是大学生的必读科目,我接触到这位作家的时候也是一种巧合吧!我很早便听说过他的大名,但一直没有机会读他的作品,一次偶然去图书馆时随手拿起了一本书读,看了没有几页吧,但却被其无与伦比的优美的文字所吸引。我在想这个作家是谁啊?为什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字来?当我重新看到书的封面便不再吃惊,这就是川端康成的作品《千纸鹤》。
那时候我便对川端康成印象非常的深刻,不过因为一些书我耽误了很长时间,没有真的去读完川端康成的任何一本书。但我有一位朋友,他看过《雪国》。我们俩总是在一块讨论,我说我发现了一个文字美用到极限的作家,他并不吃惊地向我推荐起了《雪国》。就这样我呢!算是又接触到了一位令我无限好奇的作家。而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真正的去接触川端康成,但是并没有选择从他最知名的作品下手,而是选择了一本不是很有名的书下手。这本书便是我最近刚刚看完的——《睡美人》。
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名字,都会以为这是一本童话作品。或者大多数人以耳熟能详的同名童话故事而记忆犹新。当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是我知道小时候听的(睡美人)不是西方的童话故事吗?可川端康成是一位日本人。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巧合,我也是抱着这样的疑问而看的这本书,没想到书中的内容也是令我大吃一惊。在川端康成的这部《睡美人》中普世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也可以说成是一部有为道德本身的小说。在这本书的框架中不存在道德这种观念,甚至都是难以启齿的、上不了台面的。这本书讲述的单单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在这机构中会为失去男人能力的老人提供“灰色服务”。这个机构里会让一些女孩昏睡,而那些失去男人能力的老人则可以在身旁“陪睡”,让他们再度的体验一次青春的感觉。顾名思义的叫《睡美人》。
是不是感到无比的惊讶,这种有为道德本身的框架世界里居然是由川端康成写出来的。这点上连我都吃了一惊,不过故事是这么个故事。但整个手法和完成度上,还是无与伦比的优美,在这种暗色调的小说中甚至连优美都带着些许的哀伤。这种感觉一直到《舞姬》中依然没有消失。我看过很多很多的书,我能大致的把握出每一位我印象深刻的作家的风格上有什么异同。三岛由纪夫的风格从某种程度上与川端康成很像,三岛对于景物中最纤维的最细致的美有很深的功底,但是三岛他的死亡美学始终贯穿着他所有的作品。很多时候三岛小说中的情感纠葛都是偏向于畸形的。很多日本作家的文字里都有极具代表性的情绪,比如:太宰治的绝望,三岛的死亡美学,村上的孤独。而当我看完川端康成的书时,得出的结论是哀伤。而这种哀伤又不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这种哀伤感比较的纯粹。我们都知道川端康成是因为抑郁症而死的,在看完他的书后我一直都怀疑是否在创造这本书时就已经患上了抑郁症?当然这些我们无从得知。
特别巧合的是,我在看这本书时身体极度的不舒服,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力气。在和这种哀伤切合上,就会感觉到无比的累,精神都跟着萎靡了起来。我在想川端康成是不是跟林黛玉有点相像,我的脑海中总是有这种感觉。我曾经看到过一张川端康成的照片,那是他双手扶着脸颊,身前放着好像是娃娃的东西。他的眼神显得和疲惫,嘴角却轻轻地向上扬起。在配上他的《花未眠》里的话:“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给人的感觉总是不那么的舒服,这位能把文字魅力发挥到极致的作家,到底为何拥有如此的哀伤之感,我无从得知。
我只是记得在推荐《睡美人》这本书的平台上,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一种对逝去青春的无能为力,也是对年迈腐朽的身体的无声唾弃。面对年老色衰,坦然地接受生命的老去,才是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今天就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