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塑造与辅导】
——探索孩子的“拖拉磨蹭”行为
马上开学了,暑假作业还没写完,回想上课期间,孩子写作业的动力也不足?
【事件】孩子不想写作业或是写的很慢
【情境因素】在家里,一般关门写作业(敏感➕2)
【认知】怎么会不想写作业呢?平时学习不挺好的嘛,班里的优秀生也会有不想写作业的时候
【情绪】着急,无奈
【行为】不想理孩子,说教
【生理】气促
【人际模式】家长们在一起聊天时,聊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班里的孩子都知道我家孩子学习很好,性格很稳,我也常常回应孩子很不错,自夸孩子很乖巧,从小很少撒泼耍赖,大哭大闹,不需要我操心太多,很省心的女孩子。
【社会系统】家里人期望很高,孩子们都要读好书,考上大学,为家门争光,以后有好的工作,光宗耀祖。
【文化脉络】尽我所能去协助孩子,学习上无条件支持她。想卷卷不起来,躺平不甘心。
【关系】从小与孩子的链接很多,除了半岁时,让奶奶带回家生活半年,之后一直留在身边。打小乖巧,懂事。几岁时,爸爸下班回家,懂得给爸爸拿拖鞋更换,因此也深受爸爸的疼爱,朋友们眼里我更是一个重女轻男的妈妈(出门带女孩居多,主要觉得男孩好动,累人),女孩心思细腻,懂得照顾人但性格特质是个倔小驴,幼儿园时被妈妈打过几次,原因是吃饭时总要求一定坐妈妈旁边,而且很坚持那种,妈妈情绪上来了,失控就动手(以前是个脾气很暴躁的妈妈),妈妈学习后也在反思自己的行为,问及孩子都记得,回想那一幕幕很心疼,那会,父母有爱没有知识,白养白教。如今,孩子进入了生理发育期,有时,敢怒不敢言。但孩子看到妈妈生气时也会过来道歉,主动要抱抱,很依赖妈妈,做什么事情都让陪着,妈妈很多时候不能及时满足,有时忙有时累…!情绪上来了就拒绝孩子。
追溯自己的童年,是什么影响了我
从小跟外婆生活,非常独立,记得3-4年级那会,出门上学都得拎着一桶衣服,放学后洗干净了才带回家。所以,现在很渴望孩子学会独立,不能什么都依赖妈妈…
【看见】反观日常,说教多,倾听少,尤其,准青春期的孩子经常被告知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没自主能力,什么事都要问妈妈,参照父母的建议,“换不换衣服”“穿哪套衣服出门”“头发还要妈妈来扎”,“穿哪双鞋”等等…没有能力的孩子就没有自信。对学习自驱力就不足。做什么事都要靠催。当有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时,常回应“随便”,背后是“我不承担责任,我妥协”。爸爸的语言,动不动就说“丢人”,给孩子的信念是“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很重要”,父母的语言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巨大的。
【未来亲子互动锦囊】行为塑造与辅导。即时的(黄老师重点强调),足够多的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少关注些负向行为,甚至忽略它。行为可以塑造也可以消除。偏差行为下面的需求是什么?找到冰山图下边的部分。事件发生时,停止主观的判断,看见事情的全貌,倾听孩子怎么说?比如,被数学老师批评了,孩子有什么感受?对她有什么影响?怎么会觉得很恐怖?敏感度高的孩子,带她一起做和执行,而不是停留在想的阶段,多探索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满意心理基本需求,好奇她的好奇。我们已经在学习了,多用客观的角度看待事情的发生,每个事件都是来开启我们的智慧,放下自己的主观,孩子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爱她如她所示,并非如我所愿,现在孩子自己做,将来才能更好地做自己。良好的亲子依附关系才是教育的前提。
【收获】把一直困扰的问题梳理了一遍,通畅很多,当学理清楚时,动作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