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我调到现在这个单位工作。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这里的卫生间:吊顶有几处残缺,抬头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支架;有几个位置漏水,时不时有水珠滴落到地板砖上,部分墙脚几乎长出了青苔;最让人不解的是没有面盆和镜子,好像这里的人上完卫生间之后都不用洗手,但是可以清晰看出进门左边曾经装过面盆,可能是损坏之后没有换装。
在人们对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一个事业单位的公共卫生间居然邋遢到这种地步,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等我在办公桌前坐下来的时候,这个疑惑就像拨云见日一样一下子得到了透彻的解释,问题恰恰出在“公共”这两个字上。
我们所在的这栋办公楼,是一栋名副其实的公共办公楼。一楼和四楼是仓库、值班室等,我们所在的二楼有三个单位,三楼是另一个单位。我专门跑上去看了三楼的卫生间,毫不夸张地说,二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不仅设施设备齐全,而且环境干净整洁。
按照常理,二楼的卫生间应该比三楼打理得更好。首先,人多力量大,三个单位合在一起总比一个单位强大多了吧;第二,从经济能力上看,这三个单位中的任意一个都比三楼那个单位负担更轻财力更强。实际结果表明,显然有作用更大的常理在背后发挥作用。
这个常理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巧合的是二楼正好是三个单位,每个单位对那个卫生间都没有绝对的主权。每一个单位都会这么想:还有其他两个单位呢,问题让他们去处理吧。结果就是谁都不会拿出行动整修卫生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墙根长出青苔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人也早就适应了如此邋遢的卫生间。
可问题是,二楼这些人并不是普通人啊,这三个单位都是正科级单位,负责人职级都是管理七级,虽然不是很高的级别,但是在人群中也属于少数了,而且这些人里面的绝大多数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大局意识”教育,竟然在一个小小的卫生间里被打回了原形。
卫生间问题当然只是一个缩影。在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上都如此斤斤计较,就更不要指望在稍大或更大的问题上有什么改观了。我想,这也是单位里很多工作搞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很少有人真正替他人考虑替单位考虑。
忽然之间,我貌似明白了为什么逢会必提“大局意识”,不就是因为稀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