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的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有时想想,科学课堂真的很复杂。从大的方面来说,科学课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要从实验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科学原理;从心理角度来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还要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师在准备一堂课前要做很多功课,要仔细琢磨每堂课的细节。比如说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水》这堂课,备课上用的器材就给我带来不小的工作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些前概念: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水可以动、水看不见摸不着……这些论点都是孩子们自己在课上说的,且不论对错,要让孩子对“水”的概念更清晰明白,可不是光指着一瓶水说“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水”这么简单。
要让孩子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这一环节要让孩子拥有参与感,同时“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这一概念也不能填鸭式灌输给孩子,这其中必要费一番周折。课上,我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饮用水,并准备了锥形瓶、U型管、试管、圆底烧瓶、烧杯等一系列的实验仪器。首先,我让孩子们回忆了以下上学期所学的观察方法:看、闻、摸、尝、听,并由他们来说用哪些观察方法、如何观察。由此,孩子们通过观察活动后得出结论——水无色、透明(看)、无气味(闻)、无味道(尝,强调安全),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勇于实践,最终的课堂呈现也很让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