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上书声
偏见源于何处呢?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偏见的认知来源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人们一旦对某个事物形成某种印象,就很难改变。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分别于1932年、1951年和1987年对普林斯顿大学生进行了3次有关民族性格的刻板印象调查。他们让学生选择5个他们认为某个民族最典型的性格特征。3次研究的结果大致相同,如下所示:
美国人--性格特征:勤奋、聪明、实利主义、有雄心、进取;
英国人--性格特征:爱好运动、聪明、沿袭常规、传统、保守;
德国人--有科学头脑、勤奋、不易激动、聪明、有条理;
犹太人--精明、吝啬、勤奋、贪婪、聪明;
意大利人--感悟丰富、冲动、爱艺术、急性子、爱好音乐;
日本人--聪明、勤奋、进取、精明、狡猾
雷兹兰、西森斯、休德费尔等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充分证实了这种刻板效应对人知觉的严重曲解。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
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军人雷厉风行,商人大多较为精明,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的形象,农民则是大手大脚、质朴安分的形象等。诸如此类看法都是类比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