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录:
独立探索(18个月-3岁)
发脾气说明孩子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控制了,这时需要的是父母耐心地陪伴和安静地倾听,直到重新恢复到平稳的情绪状态。和孩子一起玩,边玩边交流,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非常有利。意志力和自信都需要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培养,孩子依然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成年人作为安全基地,父母需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要只是唠叨和说教。
这个阶段,孩子有能力遵循大人的指示,但是不意味着想这么做,意味着儿童开始将自己和父母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是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特别注意通过建立联结提升他们的合作意愿,达到家庭和睦,加强掌控的硬来只会引发孩子硬碰硬,导致权力斗争,两败俱伤。发脾气是孩子面对挫折时的自然反应,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这些挫折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道德感,暂停一下,抑制责骂或说教的冲动,就会看到这种道德感正在逐步发展。适合这个阶段的游戏:
1.与玩具、毛绒玩具、娃娃的和布偶一起玩幻想游戏
2.冰冻舞蹈(疯狂跳舞,停止音乐瞬间每个人不许动)
3.和孩子组成一支乐队,每个人演奏一种不同的乐器
4.捉迷藏
5.搭积木
6.给孩子多种尺寸的容器,用来玩沙、玩水
7.给他听舒缓的摇篮曲,用毯子包裹起来,把他抱在怀里摇晃。
被爱、被照顾和被理解,才是滋养这种内心品质的最佳方式,如果父母“失去理智”,不要大吼大叫骂孩子,先冷静下来,深呼吸三次,默数到10,或跟朋友电话倾诉一番,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还有这两个问题要认真对待,第一个孩子上辅导班,是父母单方面想加速孩子成长还是孩子真的想要体验?第二个是花时间和孩子一起走路,跟随孩子步伐,不催促,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重新看待这个世界,不打断他,看他能专注多久才会转移注意力,让他们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在培养专注力。
惩罚会让孩子觉得不安全,还会影响道德发展。可以把禁止孩子碰的物品移走,换成可以玩的东西,也可以给他一个更好的选择。对孩子讲规则时不要带着怒气,要温和,保持语气平和。在这个阶段,孩子第一次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问题行为”做出反应,这是一个理解“内疚”和“羞耻”之间区别的好时机。内疚是一种“我做错事了”的感觉,还有机会补救;羞耻是一种“我好差劲!”的感觉,从根本上否定自己,没有补救机会。要尝试说:“你这样做伤害到别人了,我们一起来弥补吧。”
感悟反思:
18个月-3岁游戏力养育思维练习:
1.你小时候是如何自律的?
听我爸妈说脾气特别倔犟,经常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我自己记得我初二的时候还是这样),所以没什么自律能力。
2.你生孩子的气时,会怎么做?你想怎么做?
以前我是把气撒在老公身上,发脾气吵架,对孩子吼叫,要么干脆就撇下孩子自己走了。现在会深呼吸冷静下来,或者寻求家人的帮助。
这个阶段我养育孩子的经验里还是只有女儿,1岁半到2岁半,我出去工作了,孩子白天都是奶奶带的,晚上我带,印象中女儿还是很乖的,而且特别可爱,在这个阶段,她会每天睡觉前抱着毛绒玩具给他们讲绘本。2岁半的时候,女儿生了重病做了重大手术,脾气变得特别暴躁,但是也是个特别坚强的孩子,受了那么大的罪,一直很乐观开朗,这半年基本都是和她在医院里度过,她除了吃药不配合,一直哭闹,我对她发了很大的脾气,把她抱垃圾桶旁边,甚至吓唬她要把她扔垃圾桶,其他在我记忆里她一直都特别乖,再加上那时候我也在开始跟着读书营学习了,所以和她相处中,都是共情,耐心陪伴,精心照顾。但是那时候我实在太累了身心疲惫,所以难免也对她发脾气,扔垃圾桶那次就是,但是总体还是耐心的。
3周岁前的最后一个月,在中医师父家里度过,女儿脾气仍然很糟糕,口头禅就是“哼,我生气了”,然后小眉头紧皱,眼神撇着翻白眼,嘟着嘴,对别人都很没礼貌,后来教她遇到事情要说出来,表达出来,不能自己发脾气;要对别人有礼貌,要说谢谢,不是自己的东西需要征得别人同意才能拿;对妈妈不能颐指气使,要叫人。包括最后一天她呼吸困难,背难受,叫我给她揉揉,很凶的说“给我揉背!”这个时候我也是强忍着心里的难受,告诉她要有礼貌,不然我可以选择不给她揉,她就语气软下来:“妈妈,帮我揉揉背吧”!一直到现在我没后悔这么做,因为我知道虽然她今生结束了,但是也是来世的开始,我相信带着今生学到的好习惯,来生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随着书中这个阶段的看完,我就要暂时告别和女儿的回忆了,养育女儿的三年弥补了对儿子成长的缺失,接下来的成长是哥哥接上了。后面新的孩子再重来一遍,我想我也能得心应手了。刚刚看到这个阶段的游戏,我基本都和她一起做过,我也以身示范了坚强和责任,相信女儿也是感受到了我强大的情绪稳定,因为我并没有把她到成特殊孩子,生病孩子,对一个正常孩子的要求我都有,没有过份宠溺她,她做得不对的地方不会纵容她,会引导她,所以她也从来不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后来在中医师父家里,至少我还说过她光头出去玩戴帽子,不然别人会觉得她很奇怪,后来她自己都释怀了,出去都不戴帽子了,她很自信,很开朗,和其他伙伴都玩的很开心,连一起玩的小伙伴都说,看不出这个小妹妹得了那么重的病,这是他见过的最乐观的ai症孩子。我相信女儿走的时候,价值感、归属感都是满满的,我也没有遗憾了,她也没有遗憾了,3年的生命不枉来人间走一遭,也渡了她妈妈。祝福你,感恩你,3周岁,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