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什么》之读后感
文章摘要:
口吐脏言狠话的小孩
二年级,心心回到北京上学,数学的难度骤然增加了。所以呢,她做数学题时,最容易身在曹营心在汉。
有一次,心心做数学卷子,写了半页,开始和我说话。我提醒她:“快专心做题吧,不要和妈妈聊起天来。要不我们十点就出不了门啦。”结果心心说:“啊,你不要逼我。这样我做不出来。”
我听了,吃了一惊,立刻说:“啊,你这个用词不对,妈妈是提醒你呢。妈妈不是逼你。”
回国上学后,孩子的语言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包括负面的语言能力也迅猛增强起来。
早晨起床时,我说,来啊,快刷牙吧。她还给我一句:“讨厌,老催我。”
一下子把我噎在那里,回过神后我说:“嗯嗯,你抓紧啊。‘讨厌’这个词你会用啦?可是不能这样用啊。有一种词学会了不一定用,只要认识它就可以。别人跟我们用这种词的时候,我们也要想:这个好丑的词,把美好的词挤开了,占领了他的大脑词汇库啊。”
心心看着我,像往常一样,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
“宝贝,你喜欢妈妈叫你宝贝吗?或者大心?小可爱?”
“喜欢。哈哈,小可爱。”心心做出极为可爱的表情。
“可是,你喜欢妈妈叫你小讨厌、小混蛋、小鬼、臭东西吗?”
心心摇头:“哦,不。”心心丰富的表情,做出凄惨的被冻结状。
“妈妈知道你学了很多新词。你学得很快,这很棒。但是,当学到越多东西时,我们越要谨慎,要注意那些冲口而出,听起来很过瘾的词,可能会伤害别人。比如什么词?你能想到几个?”
心心想着慢慢地说:“讨厌。好烦。别逼我。哼,我才不理你呢。我戳你眼睛!臭坏蛋。你永远都会输。”
“啊,心心,你知道这些词啊,它们确实都是小坏词儿。”
“还有还有。不信,我打你脑袋!你读书都不认字,你还看什么书啊!打死你!你长得好丑!”心心想得上了瘾,一路说下去。
“妈妈把经验告诉你。你如果不喜欢现在洗漱,只要说,等一下我再来,或者我不喜欢现在刷牙,就可以。‘讨厌’这个词,就像一个带着细菌的脏球,你把球扔向妈妈,会把细菌和肮脏传递到妈妈心里呢。妈妈也许就也会讨厌你了。”
我亲亲她的脸。
“啊,妈妈不能讨厌心心。”她急切地说。
“妈妈只是举例子。妈妈很爱你,无论怎样都爱你,不会讨厌你的。但是有时候,我可能不太喜欢你的一些做法。我相信你不会真的讨厌妈妈,因为妈妈知道你爱妈妈。你只是有时候不太喜欢那个会打扰到你的安排。那个安排,你可以和妈妈讨论、辩论、理论。比如妈妈说:啊,心心,你怎么还不刷牙?你可以说:妈妈,我在看书,等一会儿。或者直接拒绝:妈妈,我现在不想刷。但是你不能说:讨厌!这是抛细菌小脏球的行为呢。知道吗?”
心心点点头:“啊,妈妈,我不是细菌小脏球。”
“知道。有时候,可能别的人,小朋友、同学,甚至大人会冲口而出讨厌、我靠、妈的、别逼我这样的口头禅。那是他们的词汇库没有做好分类,也没有人提醒过他们。你只需要知道就可以啦。还可以正常地和他们讲话,别在意,这些话不一定是针对你的,他们可能有他们自己的情绪。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表达。”
“妈妈,宁宁说过‘臭姐姐!再也不跟你玩了’。我也说了‘臭宁宁’。”
“那后来呢?”
“过了一个礼拜才和好。”
“哈哈,你们吵架没有超过一个小时才和好的。你的时间观念当时还不准确,一小时就当一个礼拜。心心,妈妈告诉你,说话也像学跳舞一样,要谨慎地纠正动作,不断地锤炼,才会优美温暖。亲爱的,懂了吗?”
心心点点头,抱着我亲我。
“臭坏蛋。”我抱着她,温柔地说。她愣了一下。
“小坏词儿也挺可怜的,被没有教养的人,像垃圾一样抛来抛去。其实,没有词的好坏,只有情绪是不是被滥用了。如果我温柔地说你是小丑、小坏、小讨厌,你听到的是什么?”
“是妈妈喜欢我。”心心也温柔地说。
“是啊。词是工具,是帮助我们表达情绪的。情绪越坏时,就越要用好词。用坏词的话,会怎样?”
“会很凶,也很不礼貌。”
“但很爱的时候用小坏词儿呢,反而可以表达爱。”
“妈妈,有时候女生对男生说‘好讨厌’,意思是喜欢呢。”啊啊啊,心心这领悟。
“是,这就是词,为我们所用。好词坏词都在于我们怎么用它,神奇莫测,像积木一样有趣。有时候好词也能变成坏词。”
突然,我很凶地扬起声音,大声粗暴地说:“妈妈爱你,你知道了吗?你懂吗?你明白吗?你要听话!”然后看呆住的她,“心心,这些是好句子还是坏句子?”
“好句子,但是很坏。”心心立刻说。
“所以,词和句子的好坏,有时候还跟我们的语气相关呢。你要做心心语言大师,用好这些词。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词,就是我们的公民,我们就是这些词的总统。我们要好好地领导这些词。”跟在美国长大的小孩子谈总统,孩子印象会很深刻呢。
“啊哈,妈妈。”
随着孩子长大,那些不到点睡觉、吃饭弄一身、说哭就哭、极端情绪化的问题渐渐消失。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问题需要好好对话、引导、等待了。一个孩子长大,就像一个圆在扩充半径,孩子对整个世界进行消化吸收的圆周也会随之扩大,各种文化知识、交往语言都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出现各种夹生和不平衡。
做妈妈的每天守株待兔,等着这些零碎的小问题出现。一旦出现,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孩子的小问题、小不平衡、小型的词汇滥用,引发妈妈的情绪多米诺。妈妈要波澜不惊。我一般都是深吸一口气,平静下来就开始面对。
这种阵仗,对我来说,已经很熟悉了,就是既有点辛酸,又有点喜悦。因为任何新问题出现,都说明孩子在保持长大的动态,不平衡是平衡的前提。帮助孩子厘清错乱的认知逻辑,是我解题似的快乐之一。辛酸是觉得孩子真的在长大,长大来得太快,她已经不是妈妈怀里的小宝宝了。
当妈妈都是这样吧,有点忧伤地爱着。因为爱,所以宽容平和。因为忧伤,所以珍重珍惜。
妈妈是水,清澈流动的水。好好盥洗吧,用水的神奇洗涤力,将口吐“脏言狠话”的小孩,变成“口吐莲花”的小孩。莲花就是从淤泥中获得营养的。
心得体会:
我家老二现在也处在这个时期,但他还小,对他脱口而出的不文明词语,我现在选择不关注,希望用这个方法慢慢淡化。如果真到大一点还是不能改善,那就要好好学习作者的那些话语来引导孩子。
任何新问题出现,都说明孩子在保持长大的动态,不平衡是平衡的前提。这句话提醒父母要将平常孩子出现的小问题视为正常,这是孩子长大过程中必定会伴随的,父母的淡定会给孩子传递轻松面对一切的心态,赋予他直面人生挑战的勇气。
长大真的来的太快,老二都做小旗手了,老大也步入了青春期。有时,我也既欣慰,又参杂淡淡忧伤,感慨时间的同时,也感慨孩子在一点点的成为他们自己。
能陪他们慢慢长大,不催促,不打扰,尊重孩子成长节奏,就是尊重自然法则。
“成人的时间是用来珍惜的,
孩子的时间是用来浪费的,
风在摇它的叶子,
草在结它的种子,
长长的路,
请让孩子慢慢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