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被意大利行程搅得有点乱。捋了好一会,现在顺了。先挤挤,补齐未发的篇数。
【一日乱叨】2019.6.17
1、下午坐高铁早到了好一会(这在我非常难得,平日里都是掐着点,到了就上车)。
于是,在高铁站里绕着圈走,一圈正好差不多1公里,等车到,3公里已经走掉。
车到站,没打车没坐地铁,疾步走到谈事地点,又是3公里。时间花费还比打车快。
把锻炼融入到日常细碎中,其实是一件很轻易的事啊。
2、你能理解一个火车站里那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所有的表情——其中大量的是面无表情——你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社会。
3、前几天又因没有控制住情绪,狂暴喷出大脑。
自省。
情绪是魔,情感是天使。
敏锐自己的情感,降服自己的情绪。
4、有些东西,你只需知道它在,大多数时候问题就解决了,而并不需要真正使用它的功能。比如晚上床头要放一杯水,没放就总觉得渴,放了却难得会喝。
可见大脑需要安全感,即便是借助明明不需要的事物。
5、“厕所读物”这个概念有必要正名下。上厕所是大多数人阅读理解能力的峰值时段,跟洗澡时容易灵感迸发一样,是可以列入日常高光时刻的。
因此,把一些低智无脑阅读的书包杂志列为“厕所读物”是不对的。更匹配厕所时段价值的,应该是艰涩或需要大量精神投入类的诸如哲学、社学会、人类学、或专业技术类书籍等。
总之,如果有人在蹲坑时看我的这些口水,我是备感荣幸的。
【一日叨】2019.6.15
「认知牢笼」
我们普通人的认知大多通过审视自己和观察周围得来。自我的思维牢笼自不必说,非有疆域,不成自我。
而人又以群分,你身边的人大多与你有类似属性,所以在圈子里得到的经验和观察,只能在显而易见的局限中,不断强化趋近封闭。
即便是在网络上,看似整个世界尽数在眼前。却恰因其无限,你会不由自主去寻找到更多符合你的期望的信息。如此,你得到的又都是“你本该看到的事实”和“你本该认同的观点”。
大数据的千人千面等算法,继续加剧这个状况,并在你的认知地基和智识疆界上,为你构筑一道长城。
长城是什么,是害怕被侵扰,所以隔绝你。长城内,尽是符合你审美、三观、消费、智识的世界,舒服,俯拾皆王土。长城外有什么,与本王无关了。就算有,化外之地,非我正道,唯蛮夷尔。
这种眼睁睁但木讷无感地带着自己在无限世界陷入自我构筑的囚笼的过程,在人类没有其它路径科技探索方向,或痛彻心扉的人文反思到来之前,似乎是不可逆的。
也因此,那些屏幕之外的感受才如此重要,譬如读书、流浪、去乱七八糟的集会、与陌生人一日情,不加滤镜地去看、去体察世界的其它。
也于是,莽撞的阅读、随机的旅行、突如其来的暴走、把自己置身于完全生疏的人或事环境中、无来由地打破生活的惯性节律、尝试进入不适甚或恐惧的领域、强迫自己抛弃本能偏好和审美倾向……
这些荒诞的行为,都得以附赠到一份黑客帝国般自我拯救的意味。
————————
无法随心所欲。
毕竟世界不是我创造的。
除了在这。
【小溯】
47 |诗 | 几个人
41 |诗 | 最后的战斗
一日湿叨34诗 | 牧羊人
一日湿叨30 |诗 | 小夜曲
一日乱叨20 | 一个房子的价格里,包含了一座城市的所有特质
一日湿叨17 |诗 | 啦……她还在开吗
一日湿叨7——诗 | 英俊的释迦牟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