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简·爱,后来,我叫简·爱·罗切斯特。哪怕你双目失明、肢体伤残,我也甘愿成为爱德华·费尔法克斯·罗切斯特的妻子,不离不弃。
以我之名,贯你之姓。这是一句,怎样的承诺?
这是简·爱结婚十年后写下的自传,当然了,简·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而这本书,被称为“一部让千百万人重获希望的书”,是19世纪英国最出色的小说之一,被誉为划时代的巨著。
作者夏洛蒂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但是都去世得很早。她的大姐和二姐在她不到十岁时就相继去世了。1848年,她剩下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也相继去世,那时候她这个姐姐都才只有32岁而已。兄弟姐妹中活得最久的夏洛蒂,于1855年去世,享年39岁。
1845年,夏洛蒂、艾米莉和安妮出了一本三姐妹诗集《柯勒、埃利斯、阿克顿·贝尔诗集》。后来,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相继问世。姐妹三人几乎在同时出版了3部一举成名的长篇小说,这在世界文坛上是绝无仅有的事。
以前听过一句印象很深的话:“所谓的名著是什么?名著就是所有人都知道该读,但是没几个人去读的作品。”之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就是因为我正是这样的状态。
我看书向来不喜欢看名著,可以说是没品味也好怎样也好,反正没看,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最近由于外国文学这门课,所以看了几本,简单说一下体会吧。
为什么我不喜欢看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看不懂,看不出它究竟“名著”在哪些地方。首先,外国名著的故事本身并不出彩,对我这种网文老油条来说吸引力不强。再者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问题。而且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必然是有很多大道理存在的,但这种东西年轻人往往是很反感的。
之前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我欣赏不来这些名著,正好那天听到蒋方舟说的一句话,就明白了。她说的是:“越是高明的作家,他写的东西就越隐晦。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积累,你是看不懂他的作品的。”
简单来说就是你太low了,get不到人家作品的点。而且确实很多那种世界名著级作者,他们的深意往往都隐含在一些看似无比寻常的小事情里面,如果不是有丰富的经验足以支撑你产生一双慧眼的话,真的是看不出来的。
而在我看过的外国名著中,《基督山伯爵》对我没多大吸引力,这个好在是能看懂。因为大仲马走的就是通俗路线,他也不玩那些高深的大道理,他被称为“世界通俗文学之父”。就拿前一两年特别火的《琅琊榜》来说,里面就有很多都是《基督山伯爵》的影子。而至于《霍乱时期的爱情》这种,我看都看不懂。当然了,字肯定都能看得懂,字词排列组合在一起也读得出来,但是沮丧的就是只能看得懂字,而看不懂意。
好在,对于《简·爱》来说,还是稍微能够get到一点点的。在我看来呢,这可以说是一部寓言小说。它全篇都是那种微言大义,在细小间蕴含着大量的深意。唯一不同的就是它讲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童话故事。
它一共分为38章,每一章都不长,每一章只讲一件事或者介绍一个人。而它这些篇幅不长的小事中,却处处可见影射的影子,象征手法无处不在。
就比如在第六章,这一章的内容就是介绍海伦·彭斯这个人。有一个段落写的是有一天水结了冰,彭斯没有洗指甲也没法洗脸,因此被惩罚了。那位女士下了命令,彭斯出去了一会儿,回来的时候拿着一束树枝,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屈膝礼,把这个不详的刑具呈给斯凯契德小姐,不等令下,就默默地解开围裙。那位教师立刻用这束树枝朝她颈背上狠狠抽了十几下。彭斯的眼里没有涌出一滴眼泪,她那若有所思的脸上,却神色如常,没有一点变化。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对“若有所思”这四个字就是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在这一章里面,彭斯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通过这一段也能看得出她其实什么都明白。她自然知道那并不是她是错,只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简爱问她为什么不反抗,她说:“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一定会被开除的,那就会让你的亲戚非常痛心。宁可忍受一下除自己外谁都感受不到的痛楚,这总比冒失行事,让所有和你有关的人都受到连累好得多。”
她还说:“既然你躲不了,那就只好忍着点了。命中注定你要忍受的事,你尽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
这套说辞其实也有道理,不过简爱可不这么认为,她就是那种典型的反抗角色,她那小气刻薄的表哥被她揍得哭哭啼啼,她那虚伪恶毒的舅妈被她骂得狗血淋头。
而且没过多久,这位妥协的、善于替他人思考的、善良的姑娘,死了。这明显是蕴含深意的。而且“她死后的十五年中,墓地里那上面只覆盖着一个杂草丛生的土墩,如今已有一块灰色的大理石碑标出了那个地方,碑上刻有她的名字,还有‘复活’两个字。”这一段话明显也是含有深意的。
至于简爱的爱情,她是被从舅妈家的盖茨海德府丢到洛伍德教堂学校,后来到桑菲尔德的罗切斯特先生家中做家庭教师。简爱所教的学生是罗切斯特收养的女孩儿,后来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产生了爱情。
可是在婚礼进行时,罗切斯特的妻子的弟弟突然跑到婚礼上来说罗切斯特的妻子还在人世,而且就在罗切斯特家中。虽然其中另有隐情,但事实就是这样的。简爱伤心之后直接就跑了。
她跑的时候太急,连钱财都没带。后来在路上饿晕了,被里弗斯一家所救。后来意外发现里弗斯一家居然是她的亲人,里弗斯是她的表哥。后来她差点就嫁给了里弗斯,由于里弗斯信仰基督教,一心只想传播教义,只想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而他娶简爱,也只是因为简爱的工作能力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一理想。
简爱拒绝了里弗斯的求婚,并且回到洛伍德。可是罗切斯特的家已经被一场火灾烧毁,她四处打听,得知罗切斯特并没有死。但是火灾发生的时候罗切斯特并没有第一时间逃走,而是冲进火海去救仆人,最终导致自己眼睛被掉下木头砸瞎,左手也因砸伤而截肢。
等到简爱找到他的时候,他已不再是曾经那风度翩翩的俏公子,没有了那一往无前的自信,如今只是一个丑陋的、绝望的残疾人。
但是,她跟他说:“我要做你的邻居,你的护士,你的管家。我发觉你很孤独,我要跟你作伴——给你念书,陪你散步,坐在你身边,伺候你,做你的眼睛和双手。别再那么愁眉苦脸的样子了,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撇下你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你并不是残桩朽木,也不是棵遭过雷劈的树,你长得青翠茁壮。不管你愿不愿意,花草树木都会在根部周围生长,因为它们喜欢你的浓荫。它们生长的时候,喜欢依偎着你,围绕着你,因为你的强大使它们有了安全的保障。”
我要挑选——我最爱的人。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是的,先生。
一个到哪儿都得要你搀扶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得要你服侍的残疾人。
是的,先生。
当真吗,简?
完全当真,先生。
罗切斯特先生,如果我这辈子做过什么好事——起过什么善念——做过什么真诚无邪的祈祷——有过什么正当的愿望——那我现在已经得到酬报了。对我来说,做你的妻子,就是我在世上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幸福。
读者啊,我和他结了婚,我们悄悄地举行了一个婚礼。戴安娜说等我度完蜜月,她就从沼泽山庄过来看我。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罗切斯特的时候,他说:“她最好还是别等到那个时候,那样的话,她就会太晚了,因为我们的蜜月将照耀我们一辈子,它的光辉只有在你我的坟墓上才会暗淡下去。”
是不是很有爱呢?对了,你也还没有忘记阿黛尔吧?她就是我在罗切斯特家教的学生,她很可爱,现在我们生活在一起哦。
最近,我们一起去了伦敦,经过一位著名眼科医生的诊治,他的一只眼睛终于恢复了视力。虽然看东西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已经不需要人搀扶就能自己走路了。对他来说,天空不再是茫然一片,大地也不再是一无所有。
戴安娜·里弗斯和玛丽·里弗斯都结婚了,至于圣约翰·里弗斯,他离开英国,去了印度。他终于踏上了他为自己选定的道路,至今仍在这条路上走着。圣约翰没有结婚,再也不会结婚了,他一人已能完成这项任务。他正在等待着他肯定能得到的报酬,他那不朽的桂冠。我知道,下一次将会由一个陌生人写信给我,告诉我,这个善良、忠实的仆人终于被召唤去享受他主的欢乐了。
《简爱》至此完结。
而我,也希望有一天,能从陌生人那里听到有关于你的功绩,我的各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