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数量。中国共有100亿册书籍。试问电视剧,运动种类哪个可以和书籍相提并论。第二,专业性。但凡是一门学问,几乎都是以书籍来承载。换句话说,你学什么就基本等于读书。我们知道上学就叫做读书,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教学工具就是书。第三,历史。在古代,能够看书是一种奢侈。与说话相比,书籍一开始就是阳春白雪。因为书籍与说话相比是实体,实体自然需要材料。在古代,书籍的数量很少。而这些书籍基本都掌握在贵族手中。古代有农民起义,却没有读书人起来反抗。因为读书人历来就是属于比平民阶层高一个层次的。有句话是礼贤下士,而这里的士就是偏指读书人。那时的读书人生活自在,又怎么想到反抗呢!第四,记录性。五千年前的书到现在还保存着,依然在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如果我们写了一本书,我想一万年后都会能够被后世的人看到。书籍不光属于当下,更属于未来。第五,种类。上到太空,下到地下。往来古今,无所不包。试问,有那种事物可以和书籍媲美。第六,语句来源。我们平常说的艺术细胞中的细胞就来自生物学。学科术语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的语言表达提供语素,而我们则是日用而不知。总有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把他们认为比较有特点的术语带入到生活中,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第七,极强的价值。我们读书即使不能学以致用,不过不是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以及著书立言。这是退一万步说。不提那些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书籍,就是那些并没有多少新的知识的书不是同样可以消磨时间吗?有人总说读书有什么用?但是,我想说你做其他事情的作用就能够比书籍更加有用?除了工作,请问人做的那些事情算是有用的。如果你说你是为了工作而活,那么我就无话可说了。在我看来,人大部分时间所做的事情都是无用的。除了工作之外,也不需要有什么用。比如,有的人爱说话,那说话有什么用呢?第八,可重复性。你会说,运动不就可以重复,说话我只说一句也可以重复?对此,我只说一句。运动固然可以重复,但是趣味性不强。你要知道运动的范围有限,看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如果你看相关书籍,就会发现理论性实在太弱了。一句话单独地重复很多次,只能是成为神经病。书籍不一样。你读一遍虽然熟悉,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记不住的。只要你重读,必定有种回家的感觉。同时,又好像是在旅行。就是你记得片段,却记不住整体。正如,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只读一次。读书百遍我们也不会全部都记住,但是我们每次的感受必定不同。第十,所做的事情的种类乏善可陈。无聊是一个特别严重的状态。有时,我们想做什么事情却发现只有那么几件。那么,什么可以让我们觉得纷繁多姿呢?自然是书籍。在书籍的汪洋里,人可以尽情地感受人类思想的广阔。
逆境会让处于极端的条件下。如果这时还用那些一般的方法岂不是误入歧途。我做个比喻。你掉入一个土坑里,深不见底。如果你不大声呼喊而持续不断,那么不就是在坐等死亡吗?古语云,乱世用重典。既然我们身处极端环境之中,自然要用非常手段。是什么呢?自然是拥有上述优势的读书了。
我觉得读书不能庞杂,还是应该一定的系统性。若不能,就尽量将所读书籍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