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工作,并不是确保孩子“正确无误”的长大,而是陪孩子经历生命的局限模式,然后在其中找到做练习的“生长点”,重新有意识地启动生命力,这才是真是的生命体验。因为她们未来的一生,都是不断形成模式、不断打破模式、才能持续生长的过程。
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但我们不必掉进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因为太想负责任,把孩子的成长背在自己身上,总担心自己不够好而影响孩子:另一种极端,是把成长当成孩子的事情,拼命在孩子身上用力,却看不见自己如何参与这个过程,一边塑造着孩子的模式,一边又嫌弃着孩子的模式。
今天读书读到这这话时特别受启发,让我摆脱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育儿的内疚感,豁然开朗。不管曾经育儿方式如何,让孩子形成了何种模式,都是孩子经历的一段体验,孩子就是这样经历中去生长,生命就是在不断的受限中成长。
我并没有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婚前就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等到孩子出生了我也没想到去学习新时代的育儿理念,按照自己旧有的观念去养育孩子。直到小儿子出生,大儿子面临读小学,这时我开始全职带孩子了。面对孩子们我发现我的育儿知识储备的很少,无法处理孩子们之前的争吵,大儿子也会经常顶嘴,没办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叫。这时我开始疯狂恶补育儿知识,因为自己的焦虑情绪让自己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学习,学习到的吸收转化运用方式也是很速成的,我发现学习的时候都懂了,一用到我家完全失灵了,跟老师讲得不一样。我没有停下来去思考,而是继续去学习。后来学习了好几家平台的课程,每个老师讲得还有差异,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做错了很多事情,影响了孩子。越多的学习带给我的是负罪感和压力,我突然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一边抱着理论去育儿,一边内疚自己没能给孩子一个好的陪伴。这种撕扯让我内心很崩溃,可是在爱人跟前我还要假装很镇定的样子去陪伴孩子。可是内在的矛盾一直没化解,一直有个疑问。
因为有了一些负罪感,在面对孩子哭闹或者有情绪时,我就是克制自己去满足孩子的需要,其实无形中还是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借助这个就变本加厉。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忍耐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什么活成 了这样。爱人会说我是个极端,以前对大儿子很凶,现在对小儿子真是太好了,冰火两重天,这样很不公平。虽然嘴巴上在反驳爱人讲得不多,其实我心里也在找答案。
今天读到这部分我自己开始解开了心头的疙瘩,我也看到当时我的那样的状态给孩子的就是那时候最好的了。父母没有绝对正确的陪伴孩子的方式,而是去找到孩子的生长点去共同面对成长这一课题。不要掉进任何一个极端里,因为那对于孩子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以后我会找到一个平衡点,正视自己的过去,都是我育儿路上的经验值。面对未来,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从亲子关系中看见自己,突破自己的卡点,与孩子们和谐相处。面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勇敢的说不,而不是顺着孩子来。让自己站稳,更好的陪伴孩子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