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魏文侯想要任命相国,于是请李克来商量:“我现在想要任命国相,人选有魏成子和翟璜,你看我应该选哪个呢?”
李克说:“我听说,地位低下的人不能为地位高贵的人谋划,外臣不能谋划中央的事情,关系疏远的人不能谋划那些关系亲近的人相关的事情。我就是地位低下又关系疏远的人,不敢为您出谋划策。”
魏文侯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您能够当仁不让,不要推辞。”
李克说:“您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知道选择谁了。就看这个人身处高位的时候看他推荐什么样的人,看这个人富裕的时候把钱都花在什么地方,看这个人贫穷的时候不做什么样的事。以这样的标准就可以知道谁是合适的人选了。”
魏文侯说:“先生您回去吧,我现在已经知道谁是合适的人选了。”
李克离开,正好见到了翟璜。翟璜问道:“我听说国君向您咨询国相的人选,不知道最后谁能担任国相呢?”
李克回答道:“魏成子会成为国相。”
翟璜听了这话,脸色一变,不悦道:“我对您是在是太过失望了。”
李克回答:“您为什么会对我失望呢?难道您和我交好就是为了我推荐您当大官么?国君问我国相的人选,我回答:‘国君只要看身处高位的时候推荐什么样的人才,富贵以后把钱花在什么地方,贫穷的时候不拿取什么不做什么,就知道国相的人选了。’国君就回我:‘你可以走了,我已经知道国相的人选了。’所以,我说魏成子会成为国相。”
翟璜还是不开心,说道:“我又为什么不能当国相呢?西河守将(吴起)是我推荐的,计事内史是我推荐的。国君想要攻打中山国,我就推荐了乐羊。国君没有能臣,我推荐了先生您。太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附。我比其魏成子那里差了。”
李克回答:“您还真比不上魏成子。魏成子俸禄又一千钟,九成都用在外面,一成用在家里。所以能够请到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几个人,国君都当成老师。您所推荐的人,都是国君的臣子。”
翟璜这个时候面露惭愧之色,说:“我实在是对不起您。还是让我回家再学习学习吧。”
翟璜话音未落,就又人传来了魏成子被任命为国相。翟璜不再说话,只能暗自神伤,三个月没敢出门。
02
原文
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李克曰:“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
文侯曰:“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
文侯曰:“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
李克曰:“季成子为相。”
翟黄作色不说曰:“触失望于先生。”
李克曰:“子何遽失望于我,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而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我,臣对曰:'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君曰:'出矣,寡人之相定矣。’以是知季臣子为相。”
翟黄不说曰:“触何遽不为相乎?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附。触何负于季成子?”
李克曰:“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
翟黄方然而惭曰:“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
03
补
李克:魏文侯时期的中山国相,算是魏国的高级官员。
翟触:即翟璜,也是后文的翟黄。魏文侯魏国的高级官员,为魏文侯推荐了吴起,西门豹和乐羊。
季成子:即魏成子,也称为季成,魏文侯的弟弟。他的事迹全部都集中在这个故事里。魏国有这样的两兄弟,很难不强盛啊。
卜子夏:即卜商,妫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孔门十哲之一,被尊称为卜子。
田子方:田氏,名无择,字子方。是子贡的弟子。田子方这个人有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典故,这里给大家补一下。就是说魏太子击(魏武侯)在路上遇到田子方就非常恭谨地施礼,结果田子方理都不理就走了。魏击面子挂不住,追上去质问他:“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哈哈大笑,回答:“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东周列国志》中这段话是这样的“自古以来,只有贫贱骄人,那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楚灵王以骄亡其国,智伯瑶以骄亡其家,富贵之不足恃明矣。若夫贫贱之士,食不过藜藿,衣不过布褐,无求于人,无欲于世,惟好事之主,自乐而就之,言听计合,勉为之留。不然,则浩然长往,谁能禁焉?武王能诛万乘之纣,而不能屈首阳之二士,盖贫贱之足贵如此。”太喜欢这个故事了。
段干木:战国时期魏国干木大夫,因为被封于段,所以被称为段木干。这位爷出山的排场可比诸葛亮大多了。魏文侯去请他,他翻墙逃跑。最后终于在魏文侯的多次挚诚邀请之下,段干木这才出山。
04
感
这个故事真是广为流传的故事。有《史记》《资治通鉴》《东周列国志》等好多好多版本。
不过这个故事中的主人翁到底是李克还是李悝,我也搞不清楚。两个版本好像都有。不过,窃以为是李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按这个故事里面,有一句“外不谋内”,说明李克应该是外臣。中山国的国相嘛。整个逻辑也能自洽。
不过抛开这个问题不谈,这个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这个故事和前面那些以推荐贤人为标准的故事不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选拔国相,也就是宰相,也可以理解为总理。对于这样一个职位,那么一定是有高标准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魏成子的宗室身份。所以,在我看来翟璜根本就不可能竞争过魏成子。翟璜本身能力不错,地位也不低,按理说他也不会为这种事搞的这么难看。
不过话说回来,那吴起也是因为想当国相,导致自己被算计在魏国混不下去了。
魏国流失的人才里面,最知名也是最致命的大概就是商鞅了。
和魏文侯时期人才济济的朝堂相比,魏国人才凋落并不是无人可用,而是国君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空有人才而用不了。
只能是一声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