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书,但就是看得慢,而且看完后好像收获也不是很大。去年我还学习了如何“讲书”,但自我感觉成长速度还是太慢了。另外,由于自己看书慢,一本书读了许久还没有读完就会失去继续读下去的信心,于是又开启阅读新书。如此循环下去,一年下来,真正读完的书很少,收获也不多。所以,我看起来很努力,但成长速度如蜗牛爬,都快对自己失去信心了。所以,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如何让阅读助力成长变得尤其重要。
所以,拿到这本《快速阅读术》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作者一个月阅读50---60本书,一年阅读近700本书,而且写出的700篇书评质量也很高,深受读者喜爱,牛人一个啊!可是作者曾经也是一位读书很慢的人。所以,他的快速阅读攻略对于蜗牛的我就很有借鉴意义了。读完之后的感受就是:作者太厉害了,他教的方法我一定要尝试一下,也许能给自己打开新的局面
首先,印南先生指出了阅读速度慢的原因:仔细阅读,生怕落下内容没有看。确实,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彷佛有强迫症似的,看书一定要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地看完,这样才觉得是看了这本书,结果就是耗时长。我以为一字不漏的看完一本书就能够将其内容全部记住,但实际上呢,能够记住其中的1%就不错了。许多曾经读过的小说当时觉得很不错,印象十分深刻,但几年之后,小说讲述的故事内容差不多就忘记了,别说主人公姓谁名谁了。
阅读速度缓慢的人普遍执着于一个问题,想要记住书中大部分内容。事实:“无论多么仔细地研读,还是会忘记大部分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意味着“记住的内容都是对自己有益的精华”。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什么是“流水式阅读”?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与之相反的读书理念是“存储式阅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模式注重将书籍内容存储在脑子里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一:保证每天的阅读量以外,固定时间读书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同时阅读多本书籍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主张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如果确实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阅读的书,也请一定准备好另一本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搭配阅读。
阅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仅仅是读,而没有输出。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
避免阅读中的无用功,快速、深入地阅读,开始于摘录。“摘录”,仅仅摘选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通过摘录,可以明确书中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什么样的文章令自己动心。“摘录”,仅仅摘选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通过摘录,可以明确书中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什么样的文章令自己动心。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一行精华”的一句感想。“为什么会对这一行文字产生共鸣呢?”“为什么觉得这一段很精彩?”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每读完12本书,对自己的认识就能更进一步。在回顾短评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在这12本书中,甄选出最佳的一本,让它成为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中最精彩的一本。到了年终,再从这一年历次选出的“最佳”中,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
读书快的人关注书籍的哪些部分?
利用小标题判断该章节是否需要阅读,有利我们对书籍的内容进行抉择、取舍,并在短时间内选出要点进行阅读。这样,就可以彻底舍弃自己不需要的内容,得以去芜存菁。这是最基本的理念。
鉴定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舍弃事例,直接跳读到总结的部分,完全不会妨碍理解
标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通过确认开局和结局各5行的内容,就能够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阅读这一单元。如果开头、结尾各读5行后,发现这里很重要,再返回单元开头认真阅读即可。这便是流水式阅读的第二个秘诀。
发现需要细读内容的简单方法
在翻开书之前,你需要明确目的。因为有想查阅的词汇,所以翻开字典;因为有想了解的信息,所以打开谷歌。同理,读书的时候,不要对那份隐约的期待置之不理,而是要将其明确,考虑清楚“我究竟想获得什么”。
最合理的阅读方法就是“关键词搜索阅读法”。确定不想漏掉的关键词,一边搜索,一边阅读。
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要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像这样,设计出多层级的阅读节奏以备随时调用。读书时,要注意随时换挡,调整阅读节奏。
“不会遗忘的阅读”秘诀:不求记忆地阅读
从书中得到的收获,不应仅仅储存在自己的脑袋里,更重要的是要储存在身外
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这三个步骤。
多读的方法① 选择书籍篇: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一日一本视同等闲
“什么时候都能读”其实意味着“什么时候也读不了”
多读的方法② 选择书籍篇:打破兴趣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
选择一两本不太想读的书。如果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最后难免千篇一律。
多读的方法③ 选择书籍篇:如何正确阅读不能快读的书籍
能够快速阅读的书籍(商务类书籍和时下的一些新书等)与无法快速阅读的书籍(小说、散文等),其阅读目的也有所不同。
我准备践行以下几点:
1、保证每天的阅读量以外,固定时间读书。晚上睡觉前阅读半小时,中午饭后半小时。其它闲暇时间阅读半小时。
2、摘录最精华的一行,并书写这句精华的感想“为什么会对这一行文字产生共鸣呢?”“为什么觉得这一段很精彩?”
3、每读完10本书,甄选出最佳的一本,思考并写出为什么觉得这是最佳的一本。
4、制定阅读计划:快读和慢读相结合(每周快读2本,每月慢读1本)
使用以下方法快读一本书,再来谈谈收获和感想。
1.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2.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3.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4.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