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体会自己需要
沮丧,意味着我们不了解自己的需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满足自己的愿望!这就需要我们倾听自己的内心。我高中读书的时候一直很迷茫,有时也会莫名其妙的产生沮丧。不知道自己拼命读书是为了什么,只知道是父母和老师要求的。对于我来说为了一份好的工作,好的未来我也觉得有些遥远。直到看见一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需要。我现在努力只是想要为了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一定要多伟大但我想要活得自在活得轻松。我想起一句话“有些人拼命努力只是为了活成普通人的样子。”
2关键词:表达需求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所以我们试着去表达需求。人可以更积极的回应。比如我小时候玩玩具总喜欢乱扔。母亲都会说你又把玩具乱扔。听着总会让人不舒服。乱扔只是批判而不是自己感受。我们不妨换个方式。比如我感到很难受,我不喜欢家里比较乱,我希望你能帮玩具捡起来放回去。这样及表达了感受,也说明了请求。同时也让孩子更容易听话。而不是一味的去吼叫,既没有效果,孩子从小也会受一定影响。
3关键词: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这是互相了解和达成共识的基础。而恰恰是在这一步上,大多数人栽了跟头。以后我们也行是会作为团队就行合作的。团队之间信息的传递是十分重要的。我曾参与过学校元旦晚会的组织对此深有体会。舞台后我们不断用对讲机交流,时时关注舞台变化,发生意外即使做出对策。那次虽然很累但结局圆满。正是不断的互相传递信息才能有这种结果。
3好文节选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