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希望之岛》是一本独特的历史书。相对那些长篇巨著记叙宏大场面的二战史书,本书视角独特,书中充满着结合历史背景的人物行动特写,令人深入其境,产生共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采取绥靖政策,意图远离欧洲大陆纷争。但二战爆发,欧洲大陆被纳粹德国横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国不愿投降的政要们集体逃亡英国。孤悬欧洲大陆之外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一直若即若离,此时义无反顾地接纳了这些落难的远房亲戚。七国元首、首脑率部逃亡英伦三岛,设立政务办公室和抵抗指挥所;此时的英伦三岛既是避风港,又是各国人民抵抗纳粹的最后的希望之岛。
本书作者琳内·奥尔森先后担任美联社驻莫斯科记者、驻华盛顿政治记者,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称其为“‘二战’政治和外交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史学家”。作家通过本书还原了欧洲人民团结一心反抗侵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程。耳熟能详的大事件例如闪电战、不列颠空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阿登反击战、攻克柏林,广为人知的人物例如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隆美尔、艾森豪威尔,都不是本书的着墨重点。作家视角朝向那七个国家的元首、部属,以及他们周围的普通人,通过他们来勾画二战的进程,那些不为人知的普通却伟大的事迹,通过娓娓叙述跃然纸上。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欧洲战场上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是无数普通人的不寻常付出的结果。有20%参与不列颠空战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来自波兰和捷克;有数千艘挪威和荷兰的商船帮助英国应对纳粹德国的封锁;破解德军核心密码系统的核心人员来自法国和波兰;比利时流亡政府的储备黄金帮助英国撑过二战初期的金融至暗时刻;比利时刚果殖民地的铀、挪威的重水,以及法国的科学家为美国“曼哈顿计划”提供了重要保证;被占领区德军的情报大多来源于当地的地下情报体系,而不是英国的军情六处。
《最后的希望之岛》作者笔调温润,充满人文关怀。关于地下情报体系,作家通过非虚构写作手法,将步步惊心的情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以白描的方式不露声色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荷兰地下情报系统的严重破坏,一方面是德国情报机构的反侦查能力和防渗透水平的高超,另一方面却是英国总部处理可疑情报时的漫不经心,甚至是刻意掩盖错误所致;事件真相可能永远无法再见天日,但一批批青年才俊殒命异国他乡,是不争的事实。而法国地下情报系统的重大失败,却与法国人的浪漫民族特性更直接相关:法国人将浪漫元素注入情报工作,浪漫的代价是年轻瑰丽的生命,让人扼腕叹息。
《最后的希望之岛》是一本近现代历史书,又是一部当代史教科书;欧洲的现在与过去紧密相连,二战彻底改编了欧洲的政治进程。七个大陆国家的政府流亡英国,既是欧洲浩劫的产物,又是欧洲统一的开始。流亡政府以英伦三岛为基地,在反抗纳粹的并肩战斗中,文化融合,经济互助,人才流动,形成了欧洲国际合作的大熔炉,也为欧洲经济政治的未来合作之路,留下了丰盈的集体记忆。
读《最后的希望之岛》,既可以了解欧洲二战史,也有助于理解战后欧洲经济政治体制重建的根源。我司业务遍及欧洲,了解欧洲文化历史政治,对提高与当地客户交流也很有裨益。另外,书中详实描述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的流离失所,更警醒我们:“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强大的国家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