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春期,为什么有的孩子什么也不想干,也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北京大学心里学博士李松蔚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说:“这是因为父母一直在推着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把全部的重心放在了对抗父母身上。一旦我们父母把手松开,孩子就晃一阵,一个月两个月,有时候半年,孩子就会往某个方向走了。”
有的父母说:“我都放手了两年三年,孩子依然还是宅在家里打游戏。这又是为什么呢?”李老师说:“这种情况的父母他不是真正的放手,,他们只是形式上放开了手,心里面他们依然没有信任孩子。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情去表示对这个孩子行为的嫌弃。比如,孩子天天打游戏,我心里非常讨厌,但是我为了表示父母放手,嘴里不说,而心里依然想,我拿你没办法,你爱打就打。这样的情况孩子仍然是对父母不满意的,相当于父母还是在用一种暗中的力量在推着孩子走。”
“所谓真正的放手和接纳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决定他的事情,不管他对或者错都让他自己去体验,即使是错的也是他自己的经历。孩子需要这样一段撞南墙的过程,当他撞了南墙他心里才会思考,或许父母的建议是正确的。“
李松蔚老师讲的这个观点对父母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父母需要反复琢磨反复思考才能明白这其中的智慧。父母对孩子不放手其实就是过度保护过度控制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不放心,总认为自己最有经验,总想引导孩子往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上走。可能家长会问,那具体哪些事情算是控制孩子呢?我想到一个不久前和一个40岁的大男孩聊天。说他是大男孩因为他还是单身。当时一起聊天的还有另外两个母亲。
我们聊到父母曾经对孩子控制的行为,他说:”我从小也是讨厌母亲,她对我都是各种要求,说话也是否定我,没有让我真正做主的机会。比如,不管我多大,在饭桌上吃饭她总会叫我吃这样那样,我就特别反感。心里知道她是爱我的表现,但是我就是特别烦他,因此从小不亲近我妈。
但是我特别亲近我姑姑,当时经常在姑姑家玩,感觉在姑姑面前很随便。我七八岁了还经常坐在姑姑的肚子上,把她的衣服掀开拍打姑姑胖胖的肚皮。每次姑姑就乐呵呵的和我玩。我记忆中姑姑性格很好,温温柔柔的,对我特别好。
所以我读书考大学就故意报离姑姑家近的学校,工作也留在姑姑的城市。而母亲整天板着脸,我也比较怕她,和她就是有距离的感觉。一直到现在我每年回重庆看父母两三次,始终觉得母亲没有姑姑亲。“
听完这个大男孩的讲述,让我们在场的三位妈妈不胜唏嘘。亲自听见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对母亲的控诉,好像我们终于能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反感父母了。其实我们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当年我们一样也讨厌父母对我们无形的控制和唠叨,但是当我们做了母亲之后,我们好像就忘记了作为一个孩子心里真正渴望的那份自由。
我们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我们以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最爱他。然后我们时时刻刻担心他,一双眼睛死盯着他。我们怕他冷怕他饿。让人家多吃水果,多喝汤。希望他身体好,学习好。总之,我们以为自己为孩子做的所有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爱他。
殊不知,我们爱孩子太多了,我们管的太多了。我们的爱让孩子窒息,让他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为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所以,孩子开始反抗我们。厉害的孩子在青春期就开始叛逆,温顺的孩子就以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表示他们的反抗。
所以,就像李松蔚老师讲的那样,我们父母必须学会放手,真正的放手。还孩子自由,让孩子真正的做回他们自己。我们只需远远的观望他们,真正的信任孩子,给他们撞南墙的机会。
让我们做智慧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齐2021年度读书写作营
第119篇: 1435字。
累积字数: 19998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