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课堂热情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却不喊他怎么办?家长这样开导!
蜜柚有点酸
原创 · 2022-11-16 11:04
关注
知乎上,有一位家长表示疑惑: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热情地举手回答问题,可是老师却不教她,她要怎么做,才能不影响她的学习积极性呢?
她说,这孩子在学校里呆了大半个学期,回家讲了好多遍,老师在课堂上,让小孩回答问题,小孩举起双手,老师却不喊。
她很困惑:遇到这样的事情,该如何教导自己的子女?
因为没有被点名,有些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影响,有些人觉得老师不待见他了,有些人甚至开始抗拒去学校。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四十名学生,教师的提问机会是很少的,而能够让学生们发言的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才能安抚一个悲伤的小孩?
要解决这道难题,只有以下几步。
安抚小孩:举手是个信号
他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则关于这位聪明的母亲的故事。
放学后,我的女儿很不高兴:妈妈,我举起了这么多只手,老师却没有给我打电话,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小苹果的帖子了。
母亲将她搂在怀里,沉思片刻,问道:“你为什么要举起你的手?”仅仅是为了要贴纸?
女儿马上说:“我要告诉老师,我已经学会了所有的知识。”
母亲教导小孩:「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为何要送小孩的标签?」
我身边有好几个学生都没有在课堂上举手,也许是为了鼓励他们多说话。
母亲夸奖道:“没错,我当然想让孩子们主动地学习,但是,有些时候,老师不知道哪个孩子会,就会问。”
女儿听得似懂非懂:难道是我没做好,所以老师没教我?
“那是因为你最近都很积极发言,老师知道你是好孩子,她已经放心了,所以,老师就想看看那些平时不太爱举手,或者作业错误比较多的同学,希望看看他们是不是也会像你一样,认真听课。”
“那是因为你最近都很积极发言,老师知道你是好孩子,她已经放心了,所以,老师就想看看那些平时不太爱举手,或者作业错误比较多的同学,希望看看他们是不是也会像你一样,认真听课。”
女儿明白了,点点头:我就不需要再举手了。
母亲微笑:那可不行,举手是你对教师的口令,跟他说,我懂了。
女儿突然明白过来:噢,原来如此。
聪明的母亲,用她的耐心和睿智,对着自己的儿子说: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把别人的感受强加给自己。
每一个孩子,从一个懵懂的孩童,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都会有无数的问题,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做儿童的“解惑解惑”,解答儿童的困惑,引导儿童多想,是每个父母的职责。
与小孩同感: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小孩子还小,他们的感情是很脆弱的,大人们认为很小的一件小事,就会引发他们的负面情绪。
在孩子出现沮丧、悲伤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情感来寻找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孩子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
我有一位父亲,他很幽默,很聪明。
跟别的小孩一样,这个儿子在班级中也有相同的问题。
于是,他想,既然老师没给他打电话,那他就不需要再听了。
由于上课不专心,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所以,老师去找孩子的父亲询问。
回家的时候,他很紧张,生怕父亲会责怪他。
“我爸以前也挺淘气的,被老师骂了一顿,还经常去找父母,我挨打了。”
儿子哈哈大笑
老爸把自己从学渣到优等生的经历说了一遍,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不用太过在意。
不过,这是他的事情,他必须要积极地学习,要多说话。
儿子听到这句话,陷入了沉思。
有了同情心,就能让一个孩子放下心来,让他学会了举手。
但“共情”,可不仅仅是一句“没事,不要紧张”那么简单。
真正的同情心,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初学者:对小孩说:「我可以理解你的感情。」
中等水平: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进阶阶段:指导儿童进行自我引导,寻找情感宣泄。
所谓的同情心,并不是怜悯,而是“情”。
“有用”的是,“会用”才是关键。
关注搜狐网,获取更多独家内容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开启通知,国内外大事不错过
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