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距三门峡市区约75公里,灵宝市区12公里。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后毁于战火。1987年重修太初宫,1992年复建函谷关关楼,是一处融道家文化和军事文化于一体的人文游览区。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
古代的函谷关"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之说。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要略,更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神奇的函谷关上演了太多的传奇,而每一个传奇都在续写着函谷关的神奇。围绕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百余篇。
在整个战国历史上,固若金汤的函谷关只有一次失陷:公元前298年,处于极盛时期的齐国联合韩魏联兵攻秦,历经三年战争,才终于在公元前296年打破函谷关,并立即引起了秦国君臣朝野震动,被迫割地求和。
而这次战役与齐灭宋、苏秦间齐、五国伐齐等历史大事件是一体的。齐国在燕国乐毅主导的五国伐齐(公元284年)打击后虽未亡国却也一蹶不振,所以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也并没有改变整个战国的局势。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辞去官职,出关西行,时任函谷关关令尹喜一日朝东而望,忽见紫气冲天,知有异人过关,随亲自迎候,果见老子骑青牛而来,尹喜盛情挽留,请其著书留世,于是一部彪炳千秋的五千言《道德经》从此问世,并流传千古。
《道德经》的文约义丰博大精深,对教化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函谷关景区内的景观建筑,处处蕴含着老子文化的深刻内涵,让人仿佛畅游在《道德经》的长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