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威尔·鲍温,本书的内容很独特,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抱怨也能让你的生活或者是行为走向消极的一面。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我们抱怨的事情太多太多。抱怨、吐槽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抱怨从来不会吸引或带来那些我们想要的东西;相反,抱怨会使我们永远摆脱不掉那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确实如此,因为在我的抱怨过程中,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
一.抱怨产生的原因主要用两个:
第一就是这个世界上抱怨的事情太多了;比如生活,工作,家庭……每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我们都会在内心产生抱怨,然后脱口而出。
第二,这样的世界并不是我们期望的世界。当事事不能如意。每件事情都不可能如你所愿。
那当我们面临这样的情形的时候我们要放好心态。在心里默默地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二.在文中的作者推崇了一个方法,就是带着紫色手环的方法。每当我们产生抱怨的时候,我们将手环从左手换到右手。如果再产生抱怨,就从右手换到左手。直到在同一只手上,连续21天不更换。说明我们坚持了21天不抱怨的习惯。一般这样的情况要持续四到五个月才能坚持下来21天不抱怨。那这时说明我们已经养成了不抱怨的习惯。
作者在文中的解释是抱怨就是“拥抱怨气”我也很喜欢这样的解释,拥抱自己内心不开心的吐槽。
三.养成不抱怨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意识的无能。其实我们一天中无意识的抱怨有15到30次。我们也许根本没有这种意识,但是抱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第二个阶段,有意识的无能。 会意识到自己经常抱怨,但无法控制自己去抱怨,这说明我们正在不断的做出进步和改变。
第三个阶段,有意识的有能。我们会变得非常的在意和敏感,当有意识抱怨的时候,我们会控制住自己不说出来。这样能说出抱怨的次数会越来越少。
第四个阶段,无意识的有能阶段。我们不再去产生抱怨,并说出抱怨,而是把意识转移到自己所期望的事情上。我们如何不伤害自己和伤害别人,而得到自己期望。俗话说抱怨就如口臭发出来自己感觉不到别人能闻到,而别人发出来的自己可以闻到。所以说抱怨也是可以传染的,当我们能够控制住抱怨,去把关注点放在所想要的事情上的时候,我们就能控制住不去抱怨。
四.每件事情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目的(原因),那抱怨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个寻求关注。当寻求关注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被别人认可,关怀,从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第二个推卸责任。这是想告诉别人,我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其实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第三个,引人羡艳。这种情况是在抱怨别人而衬托自己。
第四个操纵力。想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和操控别人。
第五个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其实这种表现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听完这本书后,我感觉到抱怨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会把我们带入消极的情绪。我们要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不去抱怨。因为即使你有抱怨说出口或去吐槽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我们要把这种信念转移到正面的思想,用正向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去关注自己想要的事情上面,也就说去关注自己想要的这种期望的事情来,去努力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