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回到了儿时的故乡小巷
走过斑驳的灰白墙,踏过黛色的青石板。撑着把花伞走在冬日蒙蒙细雨中,空气也变的清凉了几分。这个天气,加上天色已晚,许多摊位已经收摊,但这雨中,我竟得一清净之地。
一位头发花白,身着布衣,满脸皱纹的老爷爷正守着一个小摊。他身上的布衣格外引人注意,本是米白色的底布被一块红,一块青的补丁显得格外亮眼。他的身后是一个竹制简陋的小架子,放着几个青花碗,身前的木制小桌朴素而亲切。
老爷爷看见有人来了,热情的吆喝到:“卖糖人喽!好吃又好看,小孩子可都喜欢哟!”。许久没见这东西的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凑上前去。老爷爷又继续吆喝着:“不仅可以做糖人,还可以写糖字嘞!没见过吧!会的人可不多哟!”我心中了然,见过做糖人的,写糖字的还真没见过!我和外婆分别要了一个糖人和一个糖字。
老爷爷一边笑着,一边用钢勺舀起些琥珀色手腕一顶、一晃,那糖便如银河一丝丝,细雨一点点落在一块已经涂上花生油的汉白玉石板上。正在我惊叹于爷爷行云流水的动作时,一条翻滚于云海中的游龙,腾云驾雾般来到了我的手中。轻舔一口,香甜的麦芽气味氤氲满怀,甜已融化于心中。
老爷爷又继续拿起糖勺,随着提笔落笔,一个潇洒的行书“孙”字出现在了眼前(外婆的姓)。随即他用小铲刀将糖字铲起,粘上竹签,一顿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般没有一丝犹豫。铲起,粘上竹签,娴熟的手法行云流水。一张慈祥的笑脸再次出现在了眼前,他笑着聊起往事:“我已经是家里的第五代传人啦,这老祖宗的绝活可不能在我这里丢喽!”与旁边那些网红奶茶店的相比下,这小铺显得格外不起眼,但那瘦小的身影被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加持下却又显得那样的高大,连影子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
他将糖字递给外婆,那岁月的沧桑和老茧原来早已爬上了他的手上。等糖完全凝固后,一件可观可食的精美糖字便可执握在手,我惊叹地望着眼 前这个琥珀色的字,细细端详许久,却又久久不能回神。
天色愈发昏暗,月缓缓升上了天。霓虹灯下,糖字如晶莹剔透的玛瑙,被过滤成温暖的橘色。它当然远远不及王羲之那些书法家,但是他令我叹观止矣,只因它的独特就如破蛹成蝶,毫不起眼的糖浆经他的传承与守望拥有了绝世美貌。我转身 离开后又回头看了看,那里没有晚风吹笛,没有月光煮酒,老爷爷门前依旧如此清净。他只是微微笑着,继续大声吆喝着,仿佛就要传遍大街小巷,把这古老文化传遍大江南北,传遍全世界....
真没想到,在上海,在当下,还能在这小巷里寻得一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