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刘涛,笔名:南雁北望。古文爱好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平原地方文化传播者、
原创不易,文者自负。
平原(恩县)历史文化《兰台别记》(十二)
明末恩县“十三县令”之十二----琐青缙
琐青缙,崇祯十四年(即1641年)任恩县知县,任期二年多,崇祯十六年春调入京城。
琐青缙,字荩之,号谷王。生于河南永宁人。天启四年(即1624)甲子科举人,时年三十岁。崇祯十年(即1637)丁丑科进士,崇祯十一年,锁青缙时年四十四岁授南乐县知县,有政绩,入名宦传,如:政行严厉,剔奸厘弊,吏胥贴服悦;修建砖城墙(但写一月完成,有些浮夸,清代所修《县志》对清初这类官员记载皆有浮夸性)。
崇祯十四(即1641)调任恩县,这段时间天灾不断,蝗虫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同时“土寇”四起,社会乱象不断。这时东北满金不断窥视以及袭击大明复地:
崇祯十五年(即1642)10月满清军第四次突袭入中原,先破蓟州、河间、临清、抵馆陶。崇祯十六年(即1643)1月由高唐、平原禹城袭击济南、青州,攻克开州、东昌、莱阳府先后陷落,恩县幸免。3月满清军从怀柔撤回。这次大明军队都没有勇气拦截抵抗,只能远远的“尾随”。大明王朝已经步入“倒计时”的时刻。琐青缙能稳定县城,侥幸没有攻破,也算可以“有能”之人。崇祯十六年(即1642)春行取入京畿,锁青缙在恩县算他幸运躲过一次“劫难”,也算有“功臣”。
琐青缙于崇祯十六年(即1643)陪推吏部,崇祯十七年(即1644)召封文华殿学士、吏部拟授给事中,命未下而京师破。就在“君王死社稷”之际,这样大明朝士子们却都在朝阳门外跪迎“闯王”进京,又在一月后皇城乾清宫前跪迎“大清新主子”,成为“新主人”的马前卒,为“清国”鞍前马后的出力。
琐青缙于顺治二年(即1645年)补兵部车驾司主事,越年为员外郎,授江南大主考,以乡试三任大主考,二任大总裁,授奉政大夫。顺治五年(即1648年)六月兵部郎中琐青缙,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长沙、楚南道,至副都御使。这也是其家乡永宁县人所称道之处,“衣锦还乡”的荣誉与传说故事,虽然有时在朝代上出现“张冠李戴”,但还是世代来激励当地人。
顺治六年(即1649年)以病致仕。康熙三年(即1664)卒,时七十岁。不知道乾隆帝的《贰传》中是否有他座位。
只有可惜崇祯的御笔下,没有几个“国难见忠臣”的锦衣人。是非成败皆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