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朝多次向三哥解释自己的成绩只能保持前十名,然而三哥的成绩却非常出色,以后肯定能考入名牌大学。在学校时,三哥的真实姓名很少被提及,而"常胜"则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名字,这个称呼被老师和同学们一致认可,因为它完美地诠释了三哥在学业上的成绩。
王春生刚开始听到这个称呼时感到有些脸红,虽然在本校是年级第一,但在整个县乃至整个市、省、全国的学子面前,自己因为家境有时而感到自卑。"常胜"这个名字虽然是老师和同学们出于对他的喜爱而引起的,但同时也加深了他对自身能力的质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也直接用这个名字来称呼王春生,因为他们对这位优秀学生充满了喜爱,对老师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带的班级中有前途无量的学生。
王春生比王春朝大一岁,他们只相差一个年级,如果不是因为辍学,王春生今年应该是高二的学生。那两年两兄弟连续考入了全县最好的高中,王春朝以全县第十五的成绩考入,这在1600多名高一新生中已相当不错了,尤其考虑到他是来自农村的孩子。
在王春朝考入这所高中的前一年,他的三哥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成为全乡镇第一名进入这所高中的学生。他被初中老师誉为天才,甚至在高中老师得知他来自贫困家庭时也为之感动和震惊。
咱们都知道农村孩子上学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为父母分忧忙于生计,只顾上学不帮父母劳动根本说不过去。父亲在世的时候,王春生常常对他说,只要让他读书,成家的事父母不必操心,他知道让大哥和二哥娶媳妇已经让父母辛苦了很多。
是的,作为普通老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什么技术和特长,靠着一腔拼劲和毅力,硬是为儿子们盖了房子,还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更是经历了多少不易。
当王春生正走在努力前行的路上,成功的果实近在眼前。每位老师都看好他,认为他是考进名校的好苗子,然而,在父亲王奉献去世后,他却在没有和任何人告别的情况下留下一封信,辍学回家了。
班主任杨老师几次上门劝说,提出可以替他向学校申请减免学费,并表示可以用自己的工资先垫付一些费用,等他工作后再偿还。杨老师的意思很简单,是给予他一条出路,愿意培养他,并没有要求偿还的意思,只是考虑到他的自尊心才这么说的。
王春生心生犹豫,如果家里没有弟弟在读书,他可能不会轻易辍学回家。谁不愿意追逐自己的人生梦想,谁又愿意一生默默无闻呢?而且,一旦回到农民的身份,将来子女教育等都是问题。
如果他选择走上大学,他的子女可能会成为城里人。然而,年长他一岁的三姐王美芝已到了成家的年龄,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再想想四弟和年迈的母亲,王春生下定了决心。
他深思熟虑自己和弟弟的未来,即便班主任杨老师答应帮助他,但最终较大的经济支持者仍然是母亲。父亲已经离世,母亲承受的打击已经很大,如果他和弟弟继续读书,很可能会让母亲的身体崩溃,这是他无法忍受的。
父亲把一生奉献给了这个家,他不希望母亲像父亲一样早早地离开他们。那样的话,他即便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王春生决定辍学,然后出去打工,以挣取弟弟读书的费用,来减轻母亲的负担,再攒一些钱,让母亲用在家庭生活上。
王春朝无论如何都不忍心看着三哥辍学,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前途远不如三哥。他认为,自己出去打工,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三哥,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根据目前的成绩来看,三哥有可能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
如果三哥就此辍学的话,王春朝感觉自己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这个最亲的哥哥,他的心意被王春生领了,但他决定还是让四弟继续读书,他要和母亲来撑起这个家。
王春生已经能成为一个大人了,今年他刚好18岁。他现在是个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完全负责的公民,对于他的选择,无人可以干涉,哪怕是出于好意。
他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他不想让母亲再像父亲那样,自己是比四弟成绩好,可是他是哥哥呀。大哥二哥已经成家立业了,除非在秋麦两季他们干不了的活,两个哥哥做个帮手还可以,至于钱上的事,想也不要想,估计借也未必能借得出来,大嫂二嫂很害怕他们这个家。
那一次,他们这边有事儿实在需要一些钱,母亲陈千金就张口向大儿媳借几百元钱,结果大儿媳刘芳月直接回了一句:“借钱,想都不要想,填不满的穷坑,老院可不是我们能帮得了的,谁的难谁做吧,你儿子也不是有啥本事的人。我不沾你们的光,你们也别想从我这得到好处,各扫门前雪,我已经对得起你们这个穷家了。”
陈千金回到家大哭了一场,想想老伴不在了,不要说让成家的子女帮忙,就算是借也没有这个脸面。这混的是什么人生!借这几百块钱还是为了给王春朝交高中的学费,实在没有办法。是啊,连儿媳妇都不借钱给自己,其他村民更是不敢想象,因为他们目前的状况,人人怕,人人怕呀!不少村民见了他们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和其他亲戚借更是不敢奢望,亲戚各家有各家的难,再说了,所有的亲戚都不敢和他们这个家走得太近,谁也不想往泥窝里踩。
王春生走上了打工的路,可是他也只是一个大孩子,刚刚走到社会上,挣到的钱刚刚够自己的生活而已。有一次,他省吃俭用给母亲邮来200块钱,而陈千金又让和儿子同一个工厂干活的同村人带了去。
每个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孩子已经够懂事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却主动放弃了学业。现在儿子刚刚踏入社会,做娘亲的怎么能花孩子的血汗钱呢?
除非万不得已,或者他有了一些挣钱的能力,再让他帮助春朝一些,所以陈千金宁可对大儿媳张口,也没有要三儿子的钱。
20多年前, 200元也不是一个小数字,那时工资普遍都很低,当然物价也很便宜,不像现在就算3000元、5000元在手,也感觉钱不算钱。
那次陈千金咬了咬牙把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头老母猪给卖了,换成几百元钱用作王春朝的学费和生活费。
父亲在世的时候,王春朝对上学的感觉还挺好的,成绩虽然赶不上三哥,但也说得过去。可他的这个成绩是凭聪明的脑子换来的,至于下一番苦功、勤学、苦练,这与他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因为三哥的学习成绩太好,以至于全家人都喜欢把最优美的赞美之词用在了哥哥身上,不知不觉中就忽略了他。
父亲去世后,王春朝忽然一夜之间,由一个对人对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小大人。他知道从此这个家会将会难上加难,原来经济上尽管有些拮据,但父亲在家就是顶梁支柱,可父亲一走,家里的天塌了。王春朝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放学回到家,一完成作业就帮妈妈做些事。
在之前,父母让他干活的时候,他会以作业多没有时间搪塞过去。而现在,他会主动问母亲家里有什么活,这时的陈千金更是把王春朝当成家里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人来对待。不管遇到什么活,她就会说:“没事没事,你把学习搞好就是对娘最好的报答。”
这次为了交学费,母亲从大哥家回来就坐在地上大哭了一场。王春朝没有问就知道嫂子没有借给母亲钱,人穷志短,母亲明明知道大嫂二嫂的性格,还是向她张开了口,结果被一口拒绝了,所以二嫂家里,母亲更是不敢提这事。
大哥和二哥打工的收入是固定的,大嫂和二嫂将钱搂得很紧,她们在家里发号施令,担心婆婆那边来借钱,她们担心如果把钱借给婆婆,可老院这边在未来几年内将很难摆脱困境。实际上,她们并不是真的没钱,而是为了掌握家庭主权,以此来防范可能发生的变故。
在嫂嫂们看来说是借钱,其实更像是提供救济,她们认为婆婆将来几乎没有什么还钱的能力,即使不还,也不能对她采取什么手段。
王春朝对两个嫂子了解甚深,知道她们两个不会再给老院里帮忙,只会尽可能地享受老人的福利。例如,队里分给陈千金半亩自留地用于种菜,陈千金给老大和老二各一人一分半的自留地,而她却只要了二分。
实际上,这块地与老大家、老二家没有任何关系,陈千金完全可以留下来自己种点菜,换取一些收入。但是,刘芳月和张帆影却联合起来,和婆婆大闹了一场,认为分给她们的地太少,要求将这份自留地平均分给两家。她们认为,陈千金自留地已经足够多了,这一次需要让一些好处给她们。
这两个媳妇搞得很过分,陈千金身体也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所以在没有弄清楚什么情况下,直接把地全给了她们。在她们无理取闹的时候,王春生对母亲表示,希望替她出口气,和这两个嫂子打一架。
"你这个小祖宗,那样做只会害了你大哥和二哥。你觉得我们这样的家庭娶个媳妇容易吗?是人家了解到咱们家的实际情况才敢这么张狂。每次你大嫂二嫂和我生气的时候总是将离婚挂在嘴边,这怎么得罪得起啊。"
王春朝替母亲感到愤怒,对这两个嫂子深恶痛绝。"所以要争气,不要生气!" 王春生安慰自己。
"原来你两个哥哥没有成家的时候,咱们家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他们一旦成了家,女人当家作主了,哪还有他们说话的份儿。我也理解他们两个,也挺不容易的。所以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难为他们,更不要指望太多。”
王春生得知母亲卖掉了之前的那头肥猪时,他想给母亲一些钱,但母亲说他现在自己还在艰难度日,暂时不考虑他的钱,因为他结婚还要花钱。
王春朝变得成熟了。母亲未能借到钱,难受到得痛哭,这让他既心疼母亲,又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不再让母亲为生活而哭泣。”
是的,就像三哥告诉他的那样,人一定要争气,生气是没有用的。难道说大嫂和二嫂为人不好吗?看她们在街上和其他人也是有说有笑的,只是不敢和这边老院有任何经济上的瓜葛。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王春朝经历了家里一系列的事情,这个毛头小伙瞬间变成了一个大人。这种成熟是思想上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是王春朝知道自己唯一对母亲、对三哥、对三姐最大的爱就是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大自己两岁的三姐,今年已经20岁了,在农村这可是一个大龄女青年了。村里有几个和她一样年龄的女子,甚至都已经做了妈妈,而三姐选择继续陪伴母亲再支撑这个家,不也是因为自己的家庭贫困吗?
王春朝有时也会感到阵阵悲哀侵入脑海中,自己也是个大男孩了,17岁如果在古代早已经成家立业了,而他现在还只是一个高一的学生。三年高中,四年大学,这么一个漫长的学业过程确实是个考验!
有几次他给三哥商量,自己也不想上学了,要和他一起照顾这个家。当这句话刚刚说出口,就被三哥狠狠地踹了一脚,咬牙切齿地说:“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再敢说一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三姐、我还有母亲,我们几个人携起手来,还不是为了你能成才,好给父亲一个好的交代。”王奉献在世的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两个小儿子能够考上大学,光宗耀祖。现在这个现实不可能实现了,王春生不得不走出校园,用自己的前途为代价来支持四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