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这个故事在许多方面既充满现代创作精神,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白先勇把古典名著《红楼梦》里林黛玉偶然听到大观园戏班排演《牡丹亭》的情节融入《游园惊梦》中,引用一段昆曲戏文,体现了故事主人公钱夫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自己目前处境的感受,贯穿全书的传统文化描述以及一些昆曲戏文的运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后来这本书由白先勇亲自翻译英文版,不仅传播到大陆,甚至传播到外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除了前面讲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因素,白先勇作为作家与昆曲活动家的讲学,新书推介等活动,对于其作品的传播与日益“经典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昆曲义工”的身份让白先勇在文学领域之外具有了知名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昆曲艺术的推广与宣传大获成功的背后,一方面契合了国内重新提倡传统文化与“国学热”的潮流,另一方面则缘于其作为知名作家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文学期刊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传播渠道,在影视网络等新型传媒兴盛之前,更是文学作品被读者关注、阅读和接受的关键载体。白先勇的文学作品在大陆的传播就是依靠纸质刊物。最开始他的作品在《当代》创刊号上刊发。由于《当代》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国家级文学出版机构创办,地处首都这一政治、文化中心,加上他国民党大将白崇禧之子的敏感身份,作品自身审美价值的高度,引起了海内外读者、批评家和作家的广泛关注,而最大的影响则在编辑出版界。他的作品传播使编辑出版界对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作品有了一种更客观、更理性、更宽容、更亲和、更开放的态度,因而有关的刊物和出版物随之多了起来。白先勇的小说宣告了台湾文学“回归”大陆,更开启了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在大陆广泛传播的序幕。白先勇文学作品在大陆的流布、传播 ,由此稳步推进,通过多种媒介载体持续不断地升温,逐步被接受和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