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教育杂谈

——从控制论视角反思 down [1]的教育

春节期间,刁意问老姐,@朱熹 的「春日」哪不和谐?老姐摆出她语文老师的架势一顿解释。然后反问她:前两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说天气不错要出去寻找春天,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说啊猫啊狗都知道春天的美。又要去寻,又随处可见,岂不矛盾?这扭捏的背后是朱熹有意为之,想让读者去翻找一番埋藏的线索——泗水之滨,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暗喻圣人教化的春风化人。这手法就和「散文一般会写一段景渲染下气氛」一样,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提示读者:主人公当时是用的哪款心情滤镜。

在我看来,是的,又开始引战,这种诱人深挖的扭捏手法实为二流文人惯用伎俩。而更高级的手法是白描——看山还是山,随着阅历的增长,读出更深的体悟。所以说,「扭捏藏典」这个洞见之于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简直是大杀器,横扫一片二流作品。

我们的教育需要洞见,顶多观察,而非训练

过年的时候,七舅考我侄儿:

-「人口增长的最低生育率是多少?」
-「好像是 2.1 吧。」
-「为什么?」
-「呃~~😓」
-「极端情况,一对夫妻🎎换一双儿女,∴是 2 。再抛开些意外,算作 0.1 吧。∴就是 2.1 。」

当我听到这解释,哇~~😱,原来洞见就是穿透现象啊。

其实,大学之前的教育大多只需要极少几个关键洞见,外加一堆观察,根本不需要当下这么多训练。因为学的都是两百年前、甚至更早的、确定性的知识,而之后的现代大厦绝大多数人根本连见都没见过。

以数学为例,只需问几个好问题,就能快速探出一个学生在高中数学这一领域的深浅:

  1. 代数与算术🧮有什么差别?
  2. 为什么 0 ~ 9 可以表示任何数?
  3. 代数几何化有什么价值?

我倒是测试了家里几个弟弟侄儿,资质嘛,呃~~不属于天才那档。

  1. 能答出第一个问题,就能回答「小学算术题能不能用方程解?」。
  2. 能答出第二个问题[2],已经打通了高中数学解题的完整通路。
  3. 能答出第三个问题(⚠️提示:三角形相似定理 & 勾股定理分别对应哪个向量运算律?),心中的高中数学已是一体。

当然,答不出来不能证明成绩不好,只是说资质在大师面前确实不够看。在看 @陈省身 微分讲义时曾读到这么段话,(大意是)我学微积分基本定理那会,看了下,这不就是微分边条的长 × 宽吗?!当时看完就想骂娘,大师的洞见不是我等等闲可以得见🤯。

我們來看 f(x) 圍出的面積 A(x) = \int_a^b f(x) dx ,如果拿它除以 \delta x 的話,我想很容易看出來 \frac{d A(x)}{dx} = f(x)

再分享个小故事。我侄儿号称是他们高中摄影协会会长。然后,我问了会长大人 3 个小问题:

  1. 什么情况会曝光🌞?
  2. 什么是白色📷?
  3. 怎么调色🎨?

会长大人好像答出了 1 个半吧,记不清了。第一问是考对「宽容度」的理解,知道了这个马上就能理解 HDR ;第二问是考对「色温 / 白平衡」的理解;第三问就是简单的「加色 / 减色模式」了。套用 @Feynman 的说法就是,如果你不能用 3 个以内的问题探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深浅,那么你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就很浅🤣。

当代教育的坏味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如果说还可以通过读大师的著作洞悉洞见,那么现行教育系统的扭曲就是把平常人禁锢在平常那档的最大阻力。比如「唯一标准答案」的危害:一道好题目[3]一般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唯一标准答案」里的、需要某种观察的捷径;一种是常规思路的强力直推。而老师往往只认前者(可能是因为批卷时方便对照标准答案)。但,后者往往更有助于形成学科的统一框架,而,前者只能给出一些零碎技巧。当你问你家小朋友「高中数学都学了些啥?」,Ta 吧啦吧啦跟你讲了一堆「函数、三角、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那么恭喜你,你家小朋友大概率中招了。

据 @陶哲轩 在「大师公开课」上说的,数学的底子是统一的。这点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但想起大学问过我们数学分析老师一个问题「Green 公式、Gauss 公式、Stokes 公式在高维下是不是同一个公式?」。老师说,先去把习题做好。呃~~好吧😓。多年以后,看 @龚昇 老师的视频时才知道,在外微分下三者确实是统一的。是的,这么多年后,就算被老师评价我「好高骛远」,就算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数学上确实没有什么才能,我依然认为那个观察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么多年后,那些做过的习题一道也想不起来,但我永远记得当时看到 Dedekind cuts、夹逼、群同构、赌徒谬误……时多巴胺喷涌的感觉。在那一刻,我毫无妒忌地欣赏、崇拜人类智慧那些熠熠生辉的光点。唉,每每这时,我就自作多情地为那些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等光景的大多数人惋惜。从这个角度看,当下的数学教育就算不算失败,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把教学吹得再艺术🎨,它也是门科学🔬

以上还可以用「老师对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刻」洗洗,但「不尊重教学规律(经严正抗议,改为)老师因教学评价等等结果导向的约束,只能无奈忽视学科的认知规律」这条怎么都洗不掉了。以小学算术🧮的教学为例:数学本来就是从对形的观察而来,何况从形象思维迈向抽象思维也需要形的过渡,可你们居然小学一开学就满篇地开始算术🧮训练——直接以数的训练代替形的洞见。我一同事的通信工程硕士老婆曾经花了 ¥7.7 给她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买了本「十以内加减法练习册」😱。真替这位小朋友悲伤到不能自已。

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死不认错😪

为什么说「死不认错」是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传统中式父母 / 老师,极不乐意承认自己错了,总是端着父母 / 老师的威严。小朋友尤其觉得,老师说的什么都是对的。这样极不利于小朋友建立「可证伪」的评判标准。有次跟一大学同学 battle 了一晚上,终于让他承认「听你这么说,我得好好反思一下对科学的理解了」,可见我们的教育多么缺乏「可证伪性」的训练(不能说一点没有,简直是毫无接触)。「可证伪性」/ 理论的清晰性,并不能让我们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却能保证我们持续进步。而正是由于缺少了「可证伪」的文化土壤,导致我们很多人高考即巅峰、毕业🎓就停止学习。∴为人父母 / 为人师表,即使很难做到一致的人设,也请起码做到「承认自己是错的」吧。

有天我跟人聊起「教给小朋友洞见,剩下的留给 Ta 们自己去发现」这个观点,她说,Ta 们不可能在那个年龄有那样的洞见。唉,@项武义 的《基础数学讲义》、@伍鸿煕 的《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Feynman 的《物理学讲义》……大师的本本教材就躺在那,我们视而不见,转头去追求学某思的「凑十法」等等「秘籍」。大师也只能说,你们,走好,为师也带不动了。

我不知道那些家长认不认为自己是「守成思维」,但他们一定是「认定不可能」或是「死不认错」。可以说,他们几乎丧失了持续学习的能力。而持续学习也许是破解守成思维陷阱🕳️的唯一工具?

要王道?还是要霸道?

我选择「用系统去对抗霸道的当下,以走向王道」。单纯论学习的竞争,本质想必是系统的竞争。理想状态是,娃的学习系统一旦启动,滚起来了,剩下的交给「长期」,似乎也没娃爸娃妈什么事了,俗称「醒睡(shuǐ)」。套用 @刘慈欣 评价「AI 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的话就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 OS 起来之前的「引导程序」,是很重要的,一旦得到正确引导,之后的发展会超出本来的预估。

怎么搭建学习系统?想来想去,又要有效,又要足够简单能让娃执行下去,可能只剩下「笔记系统」了。往简单了说,笔记系统只要定好规范、持续复用,就足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往深了说,笔记系统是大脑🧠的体外孪生,提供了一个抽离出来、从外部观察的窗口。

虽然各式笔记法早有「第二大脑🧠」「外脑🧠」之类的定位,但似乎都没有回答「思维是怎么形成的?」这个根本问题。@Jeff-Hawkins 说,(大意是)思维的起点不过是预测,思维的本质是「识别恒定表征」。知道了「思维是怎么形成的?」,自然也就知道了「笔记该怎么记?」「怎么记笔记更高效?」。即:既然是想打造体外大脑孪生🧠,那么记录就应该尽可能地囊括思维的全过程(如,由 XX 激发产生的灵感、想到了啥、思维又跳跃到哪了……这才是 mindmap 的正确用法吧)。至于最短路径,那是复盘的时候再考虑的问题。理解了这些,再看这那的笔记法,就能读懂它们真正有效的部分是哪些?比如:双链什么的固然重要,但我们真正找寻的是「恒定表征」;真正让笔记产生价值的,是「复用」,复用越多,价值越大……

以控制论视角重新审视 down 的教育

每个家长应该都会承认,「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很重要。可,为什么?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育,人要想通过主观能动性去有效认识客体,必须满足:

  • 具有能动精神,即好奇 / 愿意尝试;
  • 有一套可持续改进的知识系统,即要求方法论清晰 / 可证伪;
  • 有一套鉴别系统,以便观察与目标的差距(这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对反馈的测量精度 / 评估粒度往往直接影响到收敛到目标的速度。比如:我们可能低估了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一方面是要「准」,准,才能有效缩小偏差,获得控制能力的进步;一方面是要「快」,快,能够缩短「假设➡️实验➡️验证➡️修正假设」的周期,进一步加强控制能力;

只有这三个部分都能正常工作,学习才是有效的。∴真正能帮到小朋友「赢在起跑线上」的,是一些很简单、却反人性很难长期坚持下来的、潜移默化的榜样引导:

  • 保护小朋友们的好奇。比如:Ta 们正在专注画画的时候别着急要求立刻马上过来乖噜噜吃饭,等一等,饭🍚凉了可以再热,好奇心散了就真的散了。比如:Ta 们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时候,别说「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很难,尽我们所能去给出一个「可!证!伪!」的解释 / 模型。如果不能,请说一声「我暂时还不知道,等我去查查资料」。
  • 客观。
    • 比如:奖惩的标准要明晰。别定什么类似「你要是乖,就奖一枚妞币🪙」的规矩。什么叫乖?那还不是随你心情!可以定「你要是画了一幅画,就奖一枚妞币🪙」
    • 从失败中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粉饰失败。如果错了,就请大方承认「我错了」。
    • 容错。与上一条并不矛盾。家长对待自己不应粉饰错误 / 失败,而对小朋友应该容错。
  • 引导小朋友记笔记。

学会了「笔记系统」这个习惯,用洞见去引导好奇,然后 Ta 们「忙极了」。希望娃们二十年后能说出,那年我双手插兜,不知道什么叫做对手。


「小学生算术题🧮纷争」系列:

  1. 一道小学二年级算术题🧮引发的纷争🤣
  2. 一道小学四年级算术题🧮引发的纷争🤣
  3. 小学生算术题🧮纷争第三弹🤕
  4. 一道算术题🧮背后的算法迭代
  5. 小学生算术题🧮纷争第四弹🤕
  6. 小学生算术题🧮纷争第五弹🤕
  7. 小学生算术题🧮纷争第六弹🤕

  1. 本来想写「当代教育」,突然想玩个谐音梗:老家话 dáng 意指脑子🧠不好使。

  2. 参考「用结构的眼光看数数」。

  3. 有兴趣的可以到文后到「小学生算术题🧮纷争系列」里捞一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