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次“田野教研”是一团火,让我热血沸腾。那么第二次“田野教研”就是一道光,让我在粗糙的地面上看到一条路。
一、 共读需要仪式感
以往我对共读的理解比较粗浅,以简单的导语和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对一本书产生兴趣,然后开始自主阅读,再以一系列与内容或主题有关的问题,来进行检测。通过本次“田野教研”让我对共读有了新的思考。
有带着仪式感去做,才能保持一份敬畏感,甚至获得一些超越性的价值。水滴教室选择的共读书目是《夏洛的网》,在马老师的引领下,我明白呀以恰当的时机与方法让仪式感在共读开启之始呈现。
如何用一种庄严典雅而不落俗套的仪式感,来带领学生读这本书。设置悬念,吸引小水滴阅读的同时,正式、庄重的把这本书发给每一个小水滴,让他们带着一种爱奇和敬意来读这本书。
二、 以灵活的形式共读
这次“田野教研”我主要参与学习了肖老师与小璞石们共读《绿野仙踪》。肖老师一开始并未过多营造气氛或者用情节来吸引学生阅读,而是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和表情将璞石们带到绿野仙踪的世界里。之后璞石们跃跃欲试、不由自主的跟着老师读了起来。
当璞石们进入阅读情境之后,肖老师试着让个别已然投入进去的学生朗读,给予简单的指导,给了璞石们语气、表情上的引领。之后又用了很多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一天下来我获益良多,原来共读不是老师用情境吸引学生,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书的魔力,自己想去体验。
三、 与学生的生命编织
以往我认为共读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且获得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在肖老师的课题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孩子在书中找到了自己,以角色自居,审辨的思维,给予生命以启迪。
四、 沿着这道光走下去
上周学校组织全校班主任到运城国际学校参观学习,我如朝拜一般,激动的想把运城国际的一草一木记录下来,回来模仿、学习。通过此次学习和田野教研,我理解到,没有任何一种理念和教室文化是可以复制的,必须是在自我发展中去构建。
水滴教室共读的《夏洛的网》,我将用一周半的时间,和小水滴们一起共读、啃书以一场庄严的开启仪式,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夏洛的生命之网,如果没有夏洛,威尔伯会是怎样的,如果没有威尔伯,夏洛又会是怎样的,启迪小水滴们理解关于友情、关于生命、关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