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句诗,读懂之时却已是中年,
不知不觉间,2023又快过去了。
在外的游子,即将开启一年一度的迁徙。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在小学时。那时老师在讲台上深情地朗诵这首诗,诗句里的情感,我那时并不懂。
当我能明白这首诗真正含义的时候,我已近中年,离乡千里之外,经历了生活种种无奈和困苦。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中最能拨动人心弦的便是乡愁。高适《除夜作》中说:“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曾经最想逃离的是故乡,如今最想回去的也是故乡。故乡的一切,都是想念。
乡愁是到老也改不了的乡音,但故乡早已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晚年辞官还乡之时。少时不知诗中意,如今读懂却已近中年。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小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年老才回来。虽然乡音从未改变,但是两鬓却已经斑白。容貌的变化,对应了岁月的无情,也烘托出了贺知章乡愁的浓郁。
贺知章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那时的他已八十六岁高龄,辞去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离开故乡,八十六岁返乡,已经过去近五十年时间。“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短短七个字道出几十年客居他乡的心酸。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故乡的小孩看到我后,没有一个认识我,还笑着询问我: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呀?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其实是全诗的情感升华。小孩天真童趣的问题,对于贺知章来说,却是让他增添了愁绪。是啊!五十年的时间,故乡已成他乡,故乡早已物是人非。
曾经熟悉的人、物、事在五十年的时间里早已变得陌生。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让年老的贺知章倍感感慨与无奈。
全诗朴实无华,天然无雕琢。却符合陆游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短短的4句,道出的却是中年后才有的乡愁。对我来说,我虽暮年,但我每次回故乡,熟悉的人越来越少,陌生的人越来越多。终有一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情形也会出现在我的身上。
短短四句诗,读懂之时却已是中年。
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