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13/300 人生算法 | 内控:跑好大脑的四人接力赛

超级富豪有什么区别于常人的地方?

德国作家齐特尔曼博士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了成功的公司创始人有8种人格特质,其中一条是“内部控制点”:人们的行为由自己控制。因为成功者坚信:“我的命运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

那怎么才能做到主动控制呢?

最好的办法是,像飞行员,大多时候靠飞机自动驾驶,起飞和降落等关键控制点,人工介入。

 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

难题来了,敏感、理性、决断、野蛮,看起来都是有点儿冲突的性格。一个人怎么做到呢?

其实啊,一个完整的认知飞轮,就像一场4乘100米的接力赛,是由4个人共同来完成的,他们分别叫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

“感知”跑完了把接力棒交给“认知”,“认知”跑完了交给“决策”,最后由“行动”来跑最后一棒。

这四个人彼此交棒的那一刻,就是“内控点”要介入的时候。

我们的认知出现问题,也经常发生在这些点上。

例如,“感知”作为侦察兵获取了某个信息,结果到了内控点他不交棒,拖到认知环节。你知道一个人如果太敏感,就会有些情绪化,也很难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的情况。

又比方说“认知”这个人,更像一名军师,优点是特别智慧,考虑问题周到,但让他拍板,可能就会因为想法太多而优柔寡断。所以到了“决策”这个内控点,他必须把接力棒交给一名将军气质的人。

这个过程都发生在大脑当中。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两类人容易在这件事上犯错误:

第一类人,有点懒,他压根没有停下来,去思考。

缺乏对思考时机的敏感性。在每个内控点停下来,慢慢想,死磕,然后再走向下一个内控点。这类人,我就称之为“思考率”很高。

第二类人,是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总是爱自圆其说。

聪明人很擅长找到一个解释,然后就觉得自己想明白了,想赶紧蒙混过关。这种人赢了就觉得是自己实力强大,输了就说是运气不好。这样其实会堵死自己成长的路途。

你的脑子要给自己设立一个角色,叫“立项决策者”。

立项决策者是四人接力赛的总教练,他要指挥“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角色完成接棒和赛跑。

放到我们的生活语境来理解,“立项决策者”是一个挥舞小皮鞭的狠人,他催促我们完成每个角色的任务,还要在每个内控点顺利交棒。我们常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说的就是你在心里住一个“立项决策者”,遇到困难不能跳过、逃避。

一个有用的操作方法,叫:巴菲特内控法。

巴菲特说自己如果不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理由,就绝不交易。这个交易可能是错的,但自己必须有一个“交易答案”。

比方说,在纸上写:“我今天要花500亿美金来买苹果公司,因为……”

如果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你就不要买。

写在纸上能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节点,人为制造了一个“内控点”,防止爱欺骗自己的大脑过于冲动。

不管人生多么紧迫,你都有权利按下自己的暂停键。在那些关键时刻,你只用说:慢,让我想想看!然后激活脑袋里的那位“立项决策者”,开始计算你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讲,我们讲了二段,切换,你要在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之间自如切换。这一讲,我们进一步加大分辨率,来拆解我们人类的认...
    樂鈫阅读 4,308评论 0 1
  • 你要在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之间自如切换。这一讲,我们进一步加大分辨率,来拆解我们人类的认知行为。 在三段内控这个阶段...
    樂鈫阅读 4,668评论 0 2
  • 上一讲,我们讲了二段,切换,你要在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之间自如切换。这一讲,我们进一步加大分辨率,来拆解我们人类的认...
    季中阅读 3,161评论 0 0
  • 一 继续死磕 途中,反复地听《05-三段-内控:跑好大脑的四人接力赛》,至少6遍。每听一句都有一些想法和体会,特别...
    武晓明阅读 4,500评论 0 1
  •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太含蓄,承认自己秃顶,承认自己出家成佛。 承认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就是不敢说我们的性生活也不...
    希希美子阅读 4,235评论 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