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心脏的位置及心脏在不停地跳动,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本课以心跳为出发点,通过感觉心跳了解心脏所在位置;通过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通过探究心跳的意义,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通过测量下蹲运动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并与经常运动的同学进行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
首先这节课通过教师提问:心脏跳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心脏跳动意义的认识。播放视频:通过相关视频资料介绍心脏的工作机制,了解心脏不断跳动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心脏深藏于人体内部,不便于直接观察。
通过实验模拟,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滴一些红墨水到实验用的水中,将其染成红色,既贴近所模拟的血液流动的现象,又便于学生观察水流出流进吸耳球的过程。在小组模拟实验中,要强调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用吸耳球实际体验一回,所以要确保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描述实验现象,如捏紧吸耳球,水被挤出,相当于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进入血管从而流向全身各处;松开吸耳球,水又会被吸进,相当于心脏舒张,血液又会从全身各处流回到心脏。
在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心脏越强健,收缩的力度越大,每次跳动运输的血液量就越大。手连续挤压会感到疲劳,让学生体会心脏一直在连续、高强度地收缩舒张,心肌会感到疲劳,心脏也需要适当的休息。为后续的研讨和拓展的认知活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