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是孩子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家长常见的应对方式就是冷漠地说教和吼骂。然而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找到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那些并无大碍害怕情绪。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害怕情绪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只是它通常会让人产生行动障碍因而是消极负面的。孩子之所以有害怕的情绪,一是人类进化遗传的因素,因为保护安全而害怕;一类是不良的教育环境所致。因而,害怕情绪有积极作用,那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活下来;也有消极作用,那就是抑制能力发挥。
应对孩子的害怕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倾听、接纳孩子的害怕感受。当孩子害怕情绪被父母接纳时,他们的内心是安全的,父母的反应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感受,肯定自己的判断,对自己更加信任和接纳。
2、帮助孩子提升认知,明确行为界限。很多时候,孩子害怕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有多可怕,或者有直接危险,而是对于不知道如何应对事物本身而焦虑。比如害怕怪兽,害怕荡秋千等等,孩子之所以害怕,并不是因为怪兽真的吓唬人,或者荡秋千一定会摔下来,只是孩子不知道根本不存在怪兽,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荡秋千可以安全的玩耍不掉下。
3、恰当保护和激励。当孩子内心的害怕接近崩溃的边缘时,我们应当用肢体、语言等方式给与孩子足够的依靠,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当孩子内心的害怕并不是那么强烈时,我们如果适当地激励孩子迈出行动的一小步,孩子有时是非常愿意尝试的。但正是这样一步步地激励行动,孩子最终会学会面对害怕,获得勇气和力量。
感谢你喜欢看我所写,欢迎留言链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