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问女儿:妈妈给你取了多少个名字?
“十二个”
“都是什么名字?”
女儿站在电车踏板上,伸手够到挡风被面前,扎煞着小手开始数:“季欣妍,季小欣,季欣欣,季臭臭……”我随声附和,只几个就卡住了。女儿声音略小下去,“还有一个,叫二犟眼儿”。
我一下就乐出来,女儿也笑起来。
“二犟眼儿”这个魔性的名字是我连我家大宝贝在内的一次“创举”,此刻经女儿一说,竟让我们无比的幸福。
十二个名字还没有数完,就到了学校门口。那里车辆拥堵,学生涌入如潮。
从家到学校门口,或从学校门口到家,几分钟平淡而短暂的时间,竟是我和女儿共享进步的快乐时候。
在路上的短短几分钟,我帮女儿回顾课堂上学了什么知识,女儿从古诗到乘法;从成语到英语数字,一一道来。如今女儿正突破60个成语故事向掌握100个成语迈进;26个英语字母、英文数字1-30,女儿流利的程度,总是让我会心一笑。
从没有刻意追求女儿掌握知识的数量,每次简单、愉悦地地交流,恰恰培养了女儿的兴趣。有时,我会重复几遍要女儿掌握的成语,但从不会给她提出“你要学会什么什么”而是貌似无心的重复。
女儿没有压力,很快地,女儿在重复中掌握了“一诺千金、八面玲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几十个成语。
还有英语数字: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eleven…twenty以及日常的一些口语交流。
推而广之,每天中午,女儿都主动打开音频听英语绘本里的故事。
亲子共读是我拓展孩子认知的一个策略。女儿喜欢漫画,童话故事,涉及的知识面未免过于狭小。每天在午睡前15分钟我给孩子读一段有关世界历史的书,在故事性很强的叙述中,女儿听得津津有味。
太大部头的书,没有插画,孩子太小,如果自己阅读,不容易读进去,还会生厌。
女儿在不知不觉中知道了“法老”、“奴隶”是什么意思,“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经过我的朗读,她能感受到书中形象的描写,也能感受到那一段段陌生、久远的历史。
学习的氛围很重要,有时我看视频,女儿会好奇地凑过脑袋来,非要看个究竟。如果我捧着书,女儿也会拿起她自己的书安静地读着,有时干脆脱掉袜子,坐在床上去看。
由于我上班时间紧,又渴望读书进步,就在网上买了99元的100本书的精华解读,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中午做饭、吃饭的时候,都会打开来听,而每次听的时候,女儿准能一字不差地说出音频的前奏:想读书,没空;读什么,迷茫;想读完,艰难。15分钟读一本好书,轻松搞定读书三大点。
女儿乐此不疲。
通过《包罗万象的我》,女儿惊讶地知道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会在她的文具盒里,小凳子上,还有我们人类的肠道里。女儿不停地刨根问底,我就给她解释有益菌和有害菌。
我读书,女儿也有了收获,这些皆是无心插柳的举动。
孩子的良好的习惯源自培养,那就先从尊重孩子开始。只要女儿喜欢的书,就给她买来或借来读,然后再有的放矢,渗透到其他方面,如有关人文地理与自然科学的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她慢慢喜欢上了这些书。
纵观女儿的整个读书过程,先是各种字数极少的绘本,再是带拼音的故事,由简单到复杂,阅读质量和层次越来越高。
习惯的培养并不是高大上的东西,只要平时注意,从小事做起,以乐趣为投入点,逐渐就会培养起来。孩子太小,切记苦哈哈地要求这要求那,《春夜喜雨》中不是有那一句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育才是润物无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