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的第二节课是“拖延不是孩子的错,关键看是谁的需求”。
拖延不是孩子的错,这个观点很新鲜。
其实对我来说也不算是新鲜,但是对我妈,我姐来说,绝对新认知。
每天孩子写作业拖拉,早起拖拉,就各种被吼,被责骂,在大人的认知里拖拉就是孩子的错。
那孩子的拖拉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很多家长都不考虑这个问题。
或者干脆认为,这孩子就是拖拉!
其实,孩子的拖拉,是家长催出来的。
面对不喜欢的催促,人有两种基本反应:
1,直接反抗。
2,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不敢反抗,只能答应,但是心里又不喜欢,本能的用拖拉来隐形反抗。
为什么人都不喜欢被催促?
因为人都渴望做自己,渴望自己做决定。
起床,写作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过度参与,催促,就是越界了。孩子又不敢直接反抗,自然是用拖拉来隐形的反抗。
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已经拖拉了,我们该怎么办?
1,家长先要区分是谁的需求。
比如课程里提到的,早晨家长着急送完孩子后上班,家长不想迟到,就一直催孩子,孩子反而很墨迹。
在这个案例里,孩子要按时上学,家长要按时上班。但是很明显在家长心里,对自己上班迟到更着急一些。
所以,不迟到,快点出门显然是家长的需求。
家长的需求,孩子自然不着急。
2,如果我们成人间有需求,我们怎么跟别人说呢?肯定是好好的说,有可能还要送点礼什么的。但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需求当成是孩子的需求,或者是孩子必须遵守的事情。
孩子不喜欢命令,但是喜欢合作。
所以,崔璀老师说:“无好处,不说服”。
家长需要放低姿态,跟孩子平等交流,请求孩子的帮助。
家长需要先思考一下,这么做,对孩子的好处是什么?
比如,(我只记得大概哦),有一次,崔璀老师的儿子小核桃早晨墨叽,崔璀老师说:快点走,妈妈送你去幼儿园。
小核桃说:无好处不说服。
崔璀老师:好吧。你如果快一点的话就可以坐我的车去幼儿园,很凉快哦。如果姥姥送你的话,只能顶着太阳去了。
小核桃说:好吧。跟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