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是产品的生意还是人的生意?——《悦享听·财务自由之路》
我们继续连接的话题:《每个人都在沟通,很少有人在连接》。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
一个叫纳米的咖啡连锁的创始人,他是咖啡和茶叶方面的专家。在1995年的时候参观了一个咖啡连锁店,他觉得这个店很好,他就决定在澳洲开分店,一年以后他们在悉尼开了两家咖啡店。但生意不怎么好,他们询问顾客的意见,很快就知道原因了。
纳米解释道:我们照搬了美国的咖啡店,但完全不适应澳洲顾客的需求——他们喜欢我们的咖啡,也喜欢产品,但是他们却问“座位在哪儿”、“食物在哪儿”,而他的店没有座位和食物,只是一家外卖店。
这样下去他们早晚就得歇业,于是他们决定重新装修:他们花了近两年时间调整店铺,直到能和顾客产生连接为止;然后他们又用10年左右的时间开了300多家分店,他们买下了那家咖啡连锁店的全球经营权,并且把分店开到澳洲和美国以外的国家,到现在,他的咖啡连锁店已经在15个国家开了470家分店。
纳米在总结他的经验的时候是这样说的:我们不是做咖啡生意而去服务他人,我们是在做人的生意而提供咖啡。
这句话是超级经典的,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被震撼到?
我发现了很多生意人,他认为自己做的只是产品的生意,他的关注点就只在自己的产品上和怎么把产品卖出去,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倒闭的生意;而那些能够成功发展的生意呢?他们都知道自己做的是人的生意,所以你发现现在的这些互联网公司都很注重顾客体验。
所以对于服务业的人来说,你一定得有一个服务他人的心,你得准备好服务你所接触到的人的需求,你得时刻关注顾客需要什么。关键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关注花钱来维持我们生意的顾客的需求——换句话说,想要成功你得时刻记住:一切都在于别人。
像我家旁边那有一个餐厅,它的口味还可以,但是上菜是东北的那种上法,要一个菜就是一大盘;他还有炖的菜,那个菜一大份,我们一家三口几乎都吃不了,而且每个人口味也不一样吧?我就跟餐厅主管说:“能不能换成小碗,我多要几种?”他当时就一口回绝了,说:“我们不那么卖。”你发现他们不是围绕着顾客的需求来做生意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自己做的是餐饮生意来服务顾客,而不是做的人的生意提供餐饮。
我之所以提这个要求,是因为它是大锅炖好的、现成的菜,我只是建议他们换一种卖法。有的时候人们很难听到顾客的需求,实际上是因为自我,当人自我的时候就很难和别人连接了。
尤其是一些企业的领导人或者演讲人还有老师,都有可能过度地认为自己很重要。米勒曾经用一封信来描述了这个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他是这么说的:
亲爱的演讲人:你的自我私心就像你我之间的一堵墙,你并不在意我的想法,对吗?你更在意的是这次演讲是否成功,或你自己的表现如何,你很担心我不鼓掌对吧?你担心你的笑话无法逗笑我,或者你的伤感故事无法感动我,你如此在意我的反应而不是我的需求——我本来是喜欢你的,但你如此沉迷于自我喜爱,我的存在几乎是多余的。
如果我不关注你了。这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完全不被需要,当我看到你站在话筒前的样子,我想起了希腊神话中孤芳自赏的纳克索斯——你一定在想:我的领带没歪吧?头发没乱吧?这种对我们熟视无睹让我们听不到你说的话,对不起,我们现在都走了,以后再联系吧!
当你的傲气消失、当你绝望透顶、当你的梦想破碎,你就能看到我们,我们会回到你身边的。之后,在你的世界里就会有我们的位置。那个时候,你就不在乎我们是否为你的精彩表演而喝彩,你就成了我们的一员,随后你就能推倒那堵“自我”的墙,用同样的那些石头来建起一座温暖的桥梁,我们会在桥上见到你的,我们会听你说话的。
——你的听众
我们每个曾经做过公众演讲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开始我们从不为听众着想,我们最关心的不是“他们能得到什么”,而是“我们的表现会怎样”,这样的态度就根本没有办法和听众建立连接。
今天播音的重点是:我们要想和人们建立好的连接,就要从关注自我转变为关注他人的需求,因为不管我们做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做的是什么行业,我们做的都是“人的生意”。
〖感悟分享〗
破己之墙 连人之心
纳米咖啡连锁从生意惨淡到蓬勃发展,关键在于从关注产品转向关注顾客需求,明白做的是“人的生意”。这让我意识到,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其他行业,成功都离不开对他人需求的重视。
餐厅拒绝顾客小份菜的建议,是只盯着自身餐饮,未考虑顾客需求。演讲人若只在意自身表现,而忽视听众想法,也难以建立连接。米勒的信生动地指出“自我”是连接他人的阻碍。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陷入自我关注,忽略他人感受。我们要破除“自我”之墙,将关注点从自身转移到他人需求上,用心连接,用爱沟通,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中收获成功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