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朋友让我推荐英语书,还让我排个顺序,先看哪本,所以我就把排在第一位的《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解读下。
这本书我一共看了三遍,第一次是五年前看的,第二次是三年前,第三次是最近。
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我就对自己说,如果有机会再学一次英语,我一定可以学好。第二次看完,我决定自学英语,而且坚信只有自学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第三次看完,我决定再用三年时间来提升英语水平,之后英语将会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会跟女儿一起把英语用起来。
这本书并没有向大家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学习方法,而是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指出中国同学学习外语时存在的误区,介绍目前各项研究成果和揭示外语学习原理,以及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外语学习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对外语学习有客观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法无定法,理通则法明,这才是真正的方法。
本书的作者是漏屋老师,他曾担任华尔街英语资深校长,并为洋话连篇、培生教育、新世界教育、加拿大灵通传媒等多家知名外语教学机构提供教学管理咨询和顾问服务。
漏屋老师于2008年辞去一切工作,重返北美,在大学的图书馆租了阅读室,对国外当前外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研究现状做了更深的研究,对加拿大和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新、老大陆移民们的外语学习和应用情况又做了大量调查,历时三年写成《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于2012年出版后很快成为了畅销书。
自2011年至2018年初,漏屋老师一直投身于《词行天下: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和《词霸天下:像学语文一样学英文》的撰写工作。
漏屋老师治学严谨,做事科学而务实,每写一本书都要花费三四年时间全职来做,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接下来我会从两个方面来帮你解读这本书,第一,外语学习的十大误区,第二,外语学习不同阶段的学习策略。
外语学习的十大误区
一、如果能出国,在国外的外语环境中不久就会说好外语
我们之所以认为到了国外英语自然就会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我们学英语时缺乏外语交流环境,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哑巴英语是缺乏外语交流条件造成的;
第二是这种说法对于小孩子来说,基本上是正确的,而我们却误以为对成年人也适用。
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特定表达方式的重复概率非常小,所以在一些“人造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对语言的内容、难度、再次出现的时机和重复频率进行人为的控制,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显然会比真实环境有效。
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真实生活中的“自然语言环境”,往往比某些“人造外语环境”甚至是外语课堂的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可为什么儿童来到外语环境,几乎无一例外地,顺利地并且较为迅速地掌握了外语呢?
语言学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儿童的语言环境和成年人的非常不同。儿童的语言环境和成年人的语言环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语言交流的内容和场景不同。
儿童一般交流的内容是“应景而生,此时此地,即Here and now.交流中的人物、事物、动作、情节、时间、地点,都是交流者身边正在发生的,而且比较具象。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儿童Gavin抱着一个球,做出要传球的动作,并对伙伴Andy说:“Andy,Catch the ball!”
即便Andy的外语能力很低,比如单纯给他听或看这个句子时,他完全无法理解,但在这个场景下,他很容易从发生的事情中理解交流的内容,甚至分辨其中的细节,比如the后面的那个发音应该指的就是这个“球”,从而把一句原先不明白的外语的声音和他所处的场景中应有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有效输入。
这种儿童之间的交流,可理解度相当高。而父母跟儿童的交流语言,也符合这一特点。
成年人交流的语言内容,基本上都无法通过对场景的观察来理解交谈内容。
如果交流内容超过我们当前的外语水平,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谈话内容,可能比自己在家听英语广播效果还差,因为大多数成年人在说话时,发音的清晰度较低,速度快慢不一,还充满大量不规范的用法,省略用法和“另类”的成分。
二、尽早开口说外语,最好能有机会多跟外国人交流
当外语学习者在自己的外语交流能力很低的时候,过早地、积极地在自然外语环境中跟Native Speaker去交流,会扼杀了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沉默期”,人为地将自己的英语能力在这种交流中固化在了低水平上。这就是语言学中典型的“石化现象”。
《鲁式语言和语言学字典》中这样解释:石化发生于外语学习者认为他们用外语交流方式开始奏效了的时候。语言学家Ellis认为,一旦外语学习者认为能够实现交流了,他们就会停止去学习更复杂的语言形式了。
Ellis进而总结出成人在自然外语环境中学外语,会是个非常慢的过程。而Hulstijn更是明确指出,“石化”更容易出现在随意交流的环境中。
那么什么时候开口说外语,跟老外交流才最有帮助和没有害处?
答案是要在自己的外语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才行!很多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嘛!我就是要提高水平才想去跟外国人交流的,已经高了还担心什么。
所以为了学习外语去跟老外交流,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都是不必要的。
三、有人能不断纠正我们说外语时出现的错误,学习效果会更好
外语中错误的产生,不是“使用”时出的错误,而是说外语的人头脑中思维的反射。
比如我们纠正中国同学he、she的错误,其实都用不着别人纠正,有时刚说完自己就发现说错了,但下次还错,这是因为汉语说第三人称代词不分性别这种思维方式造成的,而并非外语使用不熟练或使用时“犯错误”。
那如何才有可能变正确?其实还是这两个词的输入和存储方式决定的。
如果是按知识学习或者单纯记忆式学习,使用中就必然会错,因为这两个英文单词在中文里是一个发音,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是一对应二,在说英文时由于母语思维的影响(迁移作用),一着急就会随机选一个,很容易错。
而只有当我们头脑中的关于男人的概念或形象和he的发音挂上了钩,女人的概念和形象跟she的发音连接上后,也就是说he,she变成英文思维后,才可能少犯错。
作者认为纠正语言的错误是徒劳的,大多数语言学家的结论是:老师和学员都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在纠正错误上,而真正减少错误靠的是多输入正确的形式。
四、英语不好主要是单词量不够,但背单词太难了
我们一直以为单词量太少了,所以才听不懂,也不会说,要是单词量能有几万个,那么英语肯定很好,可又觉得背单词太难了,所以英语就只能这样了。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即使我们单词量再大,如果单词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不对,那么我们依然听不懂英语,更不会说,所以我们得先弄懂单词在大脑中到底该怎么存储。
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个图书馆,那么存储一个单词就好比是存放一本书。但存放书是为了以后的查询借阅,所以就要按书的题目、科目、出版社、年代、作者等分类存储,为的是今后可以根据需求,使用其中任何方式检索找到这本书。
如果只机械地按照单词表记忆单词,就好比图书馆收藏了一本新书却不经分类随意放在一个架子上,这样将来使用时你问管理员,他会说:我知道这本书,我们肯定有,就是找不到在哪里,对不起你不能使用它。
或者跟你说:对不起,我们只有按字母序列排列这一种方法存储,你想按科目或作者寻找,这个我们做不到,要是有耐心你就自己一本一本地找吧。
如果我们听到某个单词的“声音”,我们的大脑能够马上反映出该声音所对应的“实物概念”的“图像、声音、味道、特性、相关事物”等多维的整体感觉,那么我们对接下来听到的外语新信息和说外语,才能够达到高速、自然、流畅、有深度的类似母语的反应。
所以要学一个单词,核心就是要在实现存储它的同时,建立这个词在大脑的“多维神经网络”,或者说是利用现有相关概念的多维网络,把这个词存储到它应该存放的位置。
所以要让这个词的各种“相关特性和联系”都出现在学习这个词汇的过程中,并要不断加强才行。
照这么理解,“桌子、椅子、课桌、教室”这些词汇是否应该放在一起学?是否应该在初次学习的时候就建立好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做到在使用时激活这些联系?正是这样的。
在学习词汇上,必须努力探寻避免翻译,用直接的多维方式进行输入,并且同时建立起与该词汇相关的概念、分类、感觉等有机联系。
很多同学在使用英语时总感觉想不起要用什么词来表达,“词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不是单纯多少和不熟悉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出在该外语单词在大脑中的输入、存储和联结方式上。
从英语运用能力的角度来说,很可能我们原来背的单词确实白背了,因为我们对这些单词的输入和记忆方式是无法实现我们想要的那种“链接”,也就是说这个单词尽管背下来了,但存放的地方不对,即无法达到能够流利使用该词汇的客观条件。
关于背单词,总有人说背单词太难,但在作者看来,背单词尽管不能解决交流问题,但背单词本身却是件相对容易的事。
英语单词的特点是,越是难的单词越容易记。那简单的单词呢?简单的单词本来就简单嘛,而且常用,所以也好记,尽管作者不主张我们去死记硬背这些简单的单词。
2000基本单词以上的单词,拼写一般开始变长,然而这些增加的字母是有规律的,它们大部分是由两个,最多三个部分构成。比如international是由前缀inter(进入,之间)词根nation(国家)以及后缀al(表示“……的”)构成,表示“国家之间的,国际的”意思。
大部分同学背这样组合成的10000个单词,只需要100个小时左右,如果每天就用一个小时,每天背100个,三个月就完事了。很多同学背完了才发现,实际每天只需要40分钟。
所以认为背单词难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五、要学语法知识,如果语法熟练,说句子就正确了
学会了英语语法知识,在实际中就能应用吗?答案非常明确:在交流中很难实现!
首先是速度问题,如果在应用的时候思考语法规则,则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而语言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实际使用中,即使通过牺牲速度来套用语法规则,也无法保证语法使用的正确性。
语言学家Hagen的研究实验发现,如果通过语法来掌握外语,在实际应用中,面对语法越复杂的外语句子,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越长,反应的速度越慢,然而正确率却并未因这种思考语法规则的时间拉长而增加。
其次,就算是学会了复杂的语法规则,具有很强的语法分析能力,在实际情况下英语语法规则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另一个很重要的造成语法知识无法应用的原因,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决定了在不同情况下语法的正确与否。一个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在不同的应用情况下,很可能变成了不符合语法的情况。
现代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发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时候,对于外语词汇的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然而语法规则则不容易掌握,即使努力记忆下来语法规则,大多也不会使用。
大量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语法知识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与正确程度之间,是没有丝毫关系的。语法书倒背如流,还是不能交流,还是会出语法错误。原因很简单,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语法规则了,人就不能说话了。
这一期的解读就到这里,剩下的五大误区以及学习策略会在后面两期为大家解读。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谢谢。
我建了一个英语学习群“英语天天学”,方便大家一起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需要入群的朋友,点击这篇文章英语不同阶段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