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市路,微医还没跑进港交所。
即使能成功上市,资本市场接不接受微医的模式?还是个问号?
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医疗,本身是希望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有效解决医疗环境中不同主体面对的就医痛点,同时也可以解决医疗系统中,不合法、不规范的资源配置问题。
在常见的互联网思维下,如果可以有效利用患者的大数据和流量,实现变现、佣金分成、订阅费用,将会是规模化的盈利模式。
目前中国三甲医院1516家,互联网医院审批了1100家,由于疫情助推互联网诊疗业务飞速增加,互联网医疗目前上市的三家,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这三家都是线上卖药,微医做的是医疗服务平台。微医的模式更像是全球在线健康服务龙头teladoc,他也是通过对医院资源、问诊能力、多种慢病管理能力等在线整合,为医疗系统赋能,提升病患就诊的效率和效果。采用B-B-C,直接向企业收取会员费,他的大客户直接为保险公司和雇主,而微医则直接为C端提供服务。
展望:如果药品带量采购,以后药品都进了基本药品目录,那药企都不需要做临床促销了,所有公立医院就是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是非盈利机构,要国家补贴的。如果患者需要更好的医疗服务,直接缴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