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君王或国家杀死自己的亲儿子的,在春秋历史上,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基于《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的齐国易牙的故事。易牙也叫雍巫,是齐国掌管烹饪的大臣,他把自己的儿子杀死蒸熟敬献给齐桓公,是为了让齐桓公尝尝人肉的美味[1]。但比这早80多年的公元前719年,卫国大夫石碏[2],为了除掉大逆不道而弑君的卫公子州吁、设计杀死自己的儿子。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大义灭亲”的先祖和典范。
卫庄公是春秋诸侯国卫国第12任国君,于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5年在位,在共计23年。卫庄公与其宠妾生下一个儿子,叫州吁(音xu),庄公对其宠爱有加,州吁侍宠而爱好舞刀弄枪的,庄公对其也不加管束,可庄公夫人庄姜非常讨厌州吁,
卫庄公非常喜欢州吁,有点想立他为太子,但又顾虑重重。卫国大夫石碏就劝谏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因为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要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以他现在的习性,是会酿成大祸的。能够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道义(“六逆”)的事[3]。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六顺”)的事。背离顺理的事儿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
卫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年纪相仿,从小就在一起玩耍,与州吁的交情很深。石碏禁止他跟州吁在一起,可是也禁不住,石碏也无可奈何。卫公子完于公元前734年即位,史为卫桓公,石碏就辞去公职,告老还乡。
卫桓公二年(公元前733年),卫桓公因为弟弟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他的职务,州吁于是逃离卫国。
出逃在外,州吁一直耿耿于怀。公元前719年春,州吁潜入卫国,纠集其心腹同党,杀了其兄卫桓公,自立为君,石厚被立为大夫。
州吁是第一个被《春秋》记载的弑君案例,自此以后,在这个古代历史上,国君就面临着被废黜甚至被杀的境况。
州吁知道弑君毕竟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他想消除国内人对他的指责与敌视,便联合宋国、陈国、蔡国一起攻打郑国,可是围困郑国国都东门五天却没有成功,诸侯联军只好悻悻然而撤兵。
鲁隐公向鲁国大夫众仲询问道:“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
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过用德行安定百姓,从来没听说以祸乱安抚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民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近的人。民众背叛、亲近离开[4],就难以成功。战争,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使用百姓而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取得成功,就一定不会免于祸患,他不会成功的。”
州吁的上位不符合法统,得不到国人的拥护,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他也十分苦恼。石厚真诚想辅佐他。于是石厚便向他父亲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
石碏说:“要能朝觐周天子,可以取得合法地位,君位就能安定了。”
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觐周天子呢?”
石碏答道:“陈国国君陈桓公正受周天子宠信。现在,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见陈桓公,求他代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成功。”
石厚信以为真,他欢喜地告诉了州吁,于是州吁决定立即前往陈国,石厚也跟随州吁去陈国拜访。
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已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除掉他们。”
当州吁和石厚来到时,陈桓公立即将他们抓了起来,并请卫国派人来处置。
公元前719年九月,石碏派遣右宰丑前去,在陈国边境濮水[5]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獳(nòu)羊肩前去,在陈国边境杀了石厚。
石碏做事确实快刀斩乱麻,毫不犹豫。没有将州吁、石厚押送回卫国,而是就地斩首,避免卫国内部州吁势力的蠢动而造成内乱。石碏为卫国除掉了不得人心的州吁,卫国人从邢国迎回了公子晋,在十二月,公子晋即位,是为卫宣公。
古人赞叹说,石碏,确实是个忠臣啊!讨厌州吁、诛杀大逆不道之人,同时连自己的儿子石厚也一起处置。“大义灭亲”,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石碏大义灭亲的举动也让人喟然长叹。
一方面,人是有人性的,父母儿女间的血缘亲情就是人之天性;丧失了人性,就丧失了天良,就不能够再称之为人了。另一方面,人是有思想、有理性的动物存在,又不能完全凭本能和天性而行事。人类社会还有道德伦理和社会法则,社会中的个人还得要遵循道义和社会的法则。天性和自然法则往往会同社会和道义法则发生冲突。当需要的时候,必须面对和作出选择。所谓“大义灭亲”,正是这种冲突体现。
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情,往往用“虎毒不食子”来说服自己。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了多么的与众不同,“大义灭亲”,就成了人们历代歌颂称赞的一种君子的品德。
[1]《春秋左传》上没有易牙蒸子献桓公的记载,只有“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春秋左传·鲁僖公十七年》):雍巫受卫共姬的宠信,通过寺人貂向齐桓公敬献精美的食品”,这里没有说这“精美的食品”是他蒸他儿子的人肉,不排除是司马迁自己的编造
[2]碏,读[què],1. 敬,2. 石杂色;碏碏,敏捷而恭敬的样子
[3]石碏在这里阐述,立州吁会犯“六逆”:州吁与公子完相比,从地位上,州吁为贱,完是夫人庄姜的(认养的)嫡子,嫡子为贵;从年龄上,州吁年少,完年长;从亲疏关系,州吁疏远,完亲近;从资历上,州吁是新进之人,完是耆旧之人;从情势上,州吁小,完大;从道义上,州吁淫邪,完忠义。所以,如果立州吁,是犯了“六逆”。
[4]《春秋左传·鲁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5]濮,应该就是濮水(即沙水)靠近陈的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