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小城都安,有一种美食,单从外观上看,或许很难让人一眼就心生向往。瞧那满满一锅的猪血米,色泽红艳艳的,其中还夹杂着些许血渣,乍看之下,确实算不得好看,甚至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难以接受。然而,这看似平凡无奇,甚至略显“粗糙”的食材组合,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魅力。
猪血,堪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营养瑰宝。它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蛋白质、铁、磷、钙、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元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猪血不仅能解毒清肠,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还具有补血美容的功效,让肌肤焕发出健康的光彩。
更为神奇的是,在传统医学中,猪血还可用于治疗瘴气、中风、跌打损伤、骨折及头痛眩晕等病症。其中,预防贫血的功效尤为显著。猪血中含铁量较高,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这种铁元素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身体如同茁壮成长的小树苗,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支持;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她们肩负着孕育新生命或哺育婴儿的重任,身体对营养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多吃些有动物血的菜肴,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缺铁性贫血,为健康保驾护航。
在都安,做米肠是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婆婆家只有在家里杀猪时,才有做米肠的可能。平日里,人们基本上不会特意去买猪血回来制作米肠,这也让米肠多了一份难得的珍贵。2025年春节,婆婆家里杀了一头重达四百多斤的大肥猪,一场关于美食的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吃过午饭,婆婆和会哥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制作米肠。他们的身影在厨房中忙碌穿梭,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流畅,仿佛在演绎一场关于美食的舞蹈。
制作米肠的第一步,是将煮好的糯米饭放入猪血内。看着那洁白软糯的糯米饭与鲜红的猪血逐渐融合,一种奇妙的变化悄然发生。
接着,便是往猪血里添加各种丰富的食材。肉末为米肠增添了醇厚的肉香,猪油渣则带来了独特的酥脆口感,两者相互搭配,让米肠的味道层次更加丰富。再加入煮好的大米饭,它不仅增加了米肠的分量,还让口感更加饱满。接着,放入猪油,为米肠注入了浓郁的油脂香气;盐的加入,恰到好处地调出了食材的鲜美;花生碎末的登场,带来了坚果特有的香脆;玉米粉和糯米粉的混合,让米肠的质地更加细腻、紧实。最后,撒上一把十三香,各种香料的味道相互交织,为米肠赋予了独特而迷人的风味。在搅拌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入适量的热水,让各种食材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食材准备就绪,接下来便是灌肠环节。猪小肠被仔细清洗干净,沥干水分,静静等待着被赋予新的使命。漏斗被稳稳地插入小肠中,将搅拌好的血米缓缓倒入漏斗。血米如同欢快的小精灵,顺着漏斗的指引,欢快地进入小肠内。每一段小肠都被小心翼翼地填满,然后用绳子扎紧,仿佛在封存一份珍贵的宝藏。
最后一步是煮肠。大锅里先铺上一层芭蕉叶,这是都安人民制作米肠的独特秘诀。芭蕉叶不仅能防止米肠粘锅,还能为米肠增添一份清新的植物香气。灌好的米肠整齐地码放在芭蕉叶上,随着水温逐渐升高,厨房里弥漫着越来越浓郁的香气。水开之后,转小火再煮一会儿,当米肠的香气弥漫整个屋子时,就可以出锅了。
刚出锅的都安米肠,热气腾腾,那叫一个香!猪血与糯米完美交融,蒸煮后,米香、肉香、香料香相互交织,直钻鼻腔,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想要将这美妙的香气全部吸入肺腑。咬上一口,外层米肠软糯Q弹,有着恰到好处的黏糯感,仿佛在舌尖上跳跃的精灵。内里的猪血嫩滑细腻,入口即化,仿佛在舌尖上轻盈舞动,带来一种极致的口感体验。
猪血的醇厚与糯米的清甜相互映衬,每一口都饱含着浓郁的风味,越嚼越香,让人欲罢不能。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情和独特的地域饮食魅力,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温暖与满足,回味悠长。
我作为一个外来媳妇,看着婆婆和会哥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动。家里的活儿我基本上插不上手,这让本来就勤快的婆婆更加辛苦了。刚做完米肠,她又马不停蹄地准备包特色粽子了,在这忙碌与温馨交织的新年氛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家的温暖,也被都安独特的饮食文化深深吸引,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家人的爱,在这蛇年春节,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