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汤液经解》,看到“阳明中风有表证,当发其汗,大青、麻黄、麻杏石甘诸方,可随证选用。”,对比一下这几个方子。
关于剂量,网上很多变化和换算,都有各人自己的理解,容易带歪对仲景原意的理解。
要看伤寒原方用量,才能根据量比较出各方的用力方向。
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技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汤去皮尖,味辛温)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味甘温)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石膏半斤(碎,绵裹,味甘寒)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味甘温)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味苦,甘温)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石膏如鸡子大(碎,味甘,微寒)
麻黄汤,纯发汗解表平喘,无里热,没有石膏。
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无大热”。清肺热,平喘。半斤石膏125克。(汉朝一斤250克,一两15克+,郝万山)
大青龙汤,解表清肺热,麻黄量最大,发汗去高热,中病即止。鸡子大石膏各种说法,30~90克。
有人说得好,是解表和清里热的跷跷板
个人的学习笔记,众看官勿以此用药,有病请找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