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学时代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女朋友S,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她就是我的“闺蜜”。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十分有灵气,且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姑娘。在读大学的那几年里,我们虽然分隔两地,仍互通书信。每次随信寄出的是一段心情或是一个故事,收到的回复是一些宽慰的话语或者是她的故事。在快递和电讯行业还没有这么高度发展的二十几年前,要感谢中国邮政,让我们的友情能够在信来信往的方式下得以延续,并且翘首以盼的那种等待的心情,也成了大学里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S念的是专科,她早我一年毕业,在魔都找到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她的二姐也随后在魔都找了份在当时算是收入不菲的工作。于是二人就把她们寡居的妈妈接过去,一方面是相互陪伴,另一方面,妈妈可以照顾到两个女孩的饮食起居。一切恰到好处。
大学最后一年的春天,尽管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才开始毕业考,对于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们而言,在考完英语专业八级的考试之后,大学生涯也就已经差不多提前结束了。
这场专八考试对于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就好比是求学生涯的一场巅峰之战,一个个把簇新的牛津/朗文/新英汉辞典翻到皱巴巴几乎背下来的年轻人们,以睥睨天下之姿参加了考试之后,分数如何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经过了这一个里程碑。
在这场大考过后,我就对自己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考试啦——毕业考虽然也是考试,但在我们外院学生看来却和专八不在一个级别上的。迫切想放松的心情加上S的盛情邀请,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的我,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我的首次魔都之旅。
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之后,S因为有些事情无法赶过来接我,于是我独自坐着机场大巴前往S的住处。车在高架桥下穿行,两旁有许多高楼大厦,我对这个初次见面的城市并没有多大的陌生感。在自己摸索着找到S所在的小区之后,我反而有种想法:我可以在这个大都市独自生存下来。
毕业考过后,等不及参加毕业典礼,我便再次踏上了去魔都的旅程,与上一次的休假不同,这一次,我要去谋生!托家族的洪福,毕业后本可以有一份稳定且受人尊重的工作,而我偏要自己出去闯。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虽有千万个不放心,却也拦不住初生牛犊的那股子执拗劲。
再次住到S家里的时候,我开始付租金了。她们租住的是一个三居室的毛坯房,房子在苏州河畔的一个小区内,依稀记得当时小区内的房子有很多空置的,没几户住户。她们母女三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把对门的房间租给了我,最后的一个房间不久之后也租出去给了一个刚刚开始上班的年轻人。当时除了租金之外,我还付了一份餐费——S的妈妈建议我晚上可以和她们一起吃饭。
大约是到魔都的一个多月之后,我开始上班了。在接受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候,公司副总得知我是租房子住的,就告诉我公司为单身的员工提供免费住宿,但要等到我能通过三个月的试用期之后才能搬进去住。
那天晚上下班回到住处,S还没有到家,我便把公司提供免费住宿的事情告诉了S的妈妈,并且告诉她,如果三个月后我能通过公司的试用期,就可以搬过去住,不再租她们的房了。S的妈妈原本在厨房里准备晚饭,听完这个消息变得忧心忡忡,饭也不做了,回到她们的房间里把这事告诉了S的二姐。
她们母女二人讨论了一会儿,就出来同我理论,大致是指责我不租的话就不厚道了。我提议等S回来后,看她怎么说。S回到家,三个人在屋里商谈了之后,最后给我的“判决”是:今天晚上就搬出去吧!马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我默默地流着泪,匆匆地收拾着自己的行李。
回想今日能够就一些事情据理力争,也是因为人生的一些际遇磨炼了我,一直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们是不需要发展这样的“技能”。
小小的我,拖着大大的行李包从默不作声的三个人面前走过,碰巧遇上租了另一个房间的那个年轻人进门,仅有点头之交的他接过我的行李,把我送到楼下。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不知道。
十几年前的苏州河畔,在魔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眼泪在寂静的黑暗里格外的肆意,也许伤心多过无处安身的惶恐,谁知道呢。
后来的几年里,我在魔都再也没有见到过S。没有刻意地去回避,也无意去重建联系。
也有人问过我和她之间的事,我或是轻描淡写几句,或是一笑带过,没有过多地回应。
这件事情,如果非要从世俗的角度,分辨出个谁对谁错的话,且有一番说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想必还得来一场面红耳赤。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论述。时过境迁,早已经说不清了。勉强回忆然后凭着依稀的记忆去描述当时的一些细节,反而可能徒增一些口舌是非。
但是,跳出事情本身来看,我在多年以后发觉这一段经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虽然和S的亲近只是让我有勇气只身前往魔都独立生活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如果没有她在那里,我不见得会对这个城市有多关注,也不见得会想在那里生活。
也就是说,S是我到魔都生活的引子之一,也是一个情感上的砝码。她是将我从先前生活的城市引向魔都的一座桥梁。在我顺利登陆魔都之后,这座桥梁也被冥冥中的力量给撤走了——她从一个对我有一定影响的挚友变成了一名路人。
我们像两艘相向而行的船,各有各的航程,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相遇了。过了这个时间和地点之后,虽然我们是背向而行,也只不过是继续各自先前既定的航程而已。
想明白了这些,当年的是非恩怨、谁对谁错真的完全不必要去弄清楚,因为S对我所做的,也只是那冥冥中的力量需要她来完成的而已。因而对于S,我反而要感谢她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为我承担了那么一段过往,将我引向人生的下一个旅程。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人和事,有情的或是无情的,刺激地或是平和地,将你的生活带到下一个篇章?
在我参加过的,为数不多的教会查经小组活动中,其中有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牧师让我们描述了一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摩擦,说的时候那叫一个义愤填膺,共鸣声此起彼伏。描述完以后,牧师建议我们尝试着置身事外,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当自己是整个事件的一名“看客”,以这样的身份和角度再去回顾这个小摩擦,去看待事件中涉及到的每个人的言语和行为。结局不难想象:心态也平和了,观点也客观了,事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帮助我们冷静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关系的方法。从置身事外的一个高度去审视整个事件,你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的任何能够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事情,背后可能都有一个目的,也许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而不仅仅是让我们感到不快乐;也许只是一个过渡,而不仅仅是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也许是有功课尚未完成,而不仅仅是让我们感到压抑……
在我们的生命中遇到的任何让我们心动或者情动的人——无论他们带给我们的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许都是带着使命来与我们相会,是来成就我们,配合我们完成某一个课题,亦或是陪伴我们走过一段峥嵘岁月。与此同时,在交织的关系里面,我们也成就着他们的生命旅程。
所以,请从容、平和地去面对每一场“遭遇”。不要评判,不要怨怼,不要遗憾,也不要悲伤……
感恩一切的遇见!
欢迎关注公众:原野星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