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埃及象形文字传奇
1. 拿破仑远征古埃及
公元1798年5月19日,地中海滨的土伦港(toulon),自18世纪以来法国最大的军港,旌旗猎猎,号角齐鸣。
法国大革命后被任命为征讨英国方面军总司令的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将军,踌躇满志地站立在旗舰东方号上,将400艘战舰一字排开,满载了法国5万大军启程远征埃及。
拿破仑大军此行的目的,是击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的埃及马穆鲁克军队,一举夺取埃及和叙利亚,从而切断英国到印度的交通线。
奇怪的是,拿破仑远征军居然带上了由167位顶级科学家、工程师、博物学家和艺术家组成的“法国科学与艺术委员会”,带上了成百箱书籍和研究设备。学者们的职责不是去夺取埃及的土地,而是要“收割”或整理埃及的文化和历史。
远征前的誓师会上,拿破仑拿着一本由尼布尔写作的《阿拉伯及附近各地游记》,即兴发表演说。他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振臂高呼,要求法国科学家们到埃及去,像尼布尔那样探秘,继续法国18世纪百科全书派的使命,编写出一部专门针对埃及的百科全书。
自此,拿破仑的目的已经十分清楚:他要效法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的文治武功,如同建造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和“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让法国大军的埃及之行流芳百世。
读过《楔形文字传奇》的读者一定记得尼布尔的大名。1761年,德国数学家尼布尔参加丹麦皇家阿拉伯探险队,冒着生命危险探索美索不达米亚。探险队全体人员全部遇难,唯有他一人得以返回。他重新发现了古波斯帝国都城波斯波利斯,复制了据说多达11份的楔形文字的短铭文,后来被证明是波斯楔形文字破译的关键转折点。尼布尔也曾访问过埃及,他提出了第一个系统的、尽管不完整的象形文字符号清单。
因尼布尔的出镜,远征埃及的军事行动,冥冥之中将拿破仑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命运挂上了钩。
拿破仑和这些资深科学家们舒适地安坐在旗舰甲板座椅上,详细探讨埃及的探险计划。人们并不记得拿破仑除了政治家和军事家之外也是科学家,但他认为自己就是科学家,并非一介武夫。他受过军事工程师的训练,具有相当高的数学造诣。据说,他发现并证明了著名的“拿破仑定理”:“以任意三角形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则他们的中心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该等边三角形称为拿破仑三角形。如果向内作三角形,结论同样成立。”因此,他不靠战功和权势,也被选上了法国科学院院士。
拿破仑院士把同行的科学家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后来远征军行军途中,他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命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以确保科学家们走在安全的地带。倒是他的士兵瞧不起学者,这条命令一度传为了笑柄。
埃及的战事进行得并不顺利。在六周的航行期间,拿破仑的舰队首先抵达马耳他岛,登陆部队在该岛分为数处上岸,攻占了这座坚不可摧的要塞。然后,法军以伤亡三百人的代价占领了亚历山大港,并在亚历山大港和罗塞塔镇之间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基地。战舰之中有艘“爱国者号”,装载着一舱精心挑选的科学设备。该船不幸搁浅并沉没在港口。对于拿破仑雄心勃勃的科学事业来说,这是个不祥的开始。
科学家与士兵组成的文武混编的部队在向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进军途中,与马穆鲁克的骑兵打过几次硬仗。拿破仑指挥法军在“金字塔大战”中打败了穆拉德·贝伊率领的马穆鲁克大军。但是从亚历山大港出发的主力部队走的全是陆路,法军又没有给部队提供热带服装和水壶,士兵们干渴难熬,跌跌撞撞,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才在7月24日攻占了开罗。
即便如此,拿破仑大军到达开罗后的第二年,1798年8月22日,以科学与艺术委员会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埃及科学院(Égypte),或称埃及科学研究院(Egyptian Scientific Institute)。
科学院坐落在尼罗河附近美丽地段优雅的哈桑-卡希夫宫内,周围环绕着豪华花园和池塘。由加斯帕德•蒙吉(Gaspard Monge)担任院长,路易斯•贝尔托莱(Louis Berthollet)和拿破仑本人亲自担任副院长,约瑟夫•傅立叶(Joseph Fourier)等人担任终身秘书(相当于秘书长),对埃及的科学考察由此拉开了序幕。
蒙吉是法国著名数学家,被认为是“画法几何之父”,我们学习工程或机械专业的人,即便没有听闻过他的大名,也都必定学习过画法几何,因为画法几何是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的基本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蒙吉担任过海军部长,并参与了法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著名化学家贝尔托莱因为逆向化学反应机制的化学平衡理论,以及设计现代化学命名法而闻名遐迩。至于数学家傅立叶,他的名号世界上所有“理工男”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高等数学的学习里,没有哪个人不被“傅里叶变换”弄得头晕脑涨。傅里叶也被普遍认为是发现温室效应的人。由于蒙吉、贝尔托莱和傅里叶挂帅,加上拿破仑院士亲自加持,埃及科学院的对埃及的研究成果,料想定会青史留名。
埃及科学院的学者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有数学组、物理和自然史组、政治经济组和文艺组等。科学院的第一次会议共有12名成员参加,被艺术家让·普罗坦用速写形式记录下来。人们可以看到站在中间的拿破仑,以及蒙吉、傅里叶。比较显眼的,还有带着眼罩的“独眼”雅克·孔戴(Jacques Conté)、装着木腿的“独脚”卡法雷利将军等。拿破仑为科学院的任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设计更好的烤箱为军队烘烤面包,找到一种不需要啤酒花就能酿造啤酒的方法,开发一种从尼罗河中提取纯净水的处理系统等等。
科学院的顶级学者们却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把研究定位在对埃及进行细致的地理调查,对当地的动植物进行分类,收集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标本。
博物学家和历史学家则把目光对准了吉萨金字塔、卢克索、菲莱和帝王谷的寺庙和坟墓,重点收集和分析古埃及的历史文物,如方尖碑、巨石像、狮身人面像和木乃伊。其中的重头戏,当然是附着这些文物上的埃及象形文字,他们衷心期待着,能够在埃及本土亲自读懂这些神秘的符号。因为自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后,他们在欧洲多多少少都见过这些画着鸟、蛇和小人的奇特符号。不过,他们全都小瞧了这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一年之后,顶级学者们的调查和研究一炮打响,埃及科学院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如今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首”的那块黑石头,破解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钥匙。